研究者:美國芝加哥庫克縣醫院內科Tulaimat等。
兩位不同領域的醫師分別查閱了最新第21版標準教科書,也包括智能型手機、Up To Date及MDConsult。每一位醫師從不同來源中查閱14個不同的臨床表現。審視者在每個臨床表現中決定三個參數:臨床表現的提及、病理生理及檢查手段。審閱對比了它們的差異,而由第三位審閱者解答。
48%的教科書提及正常的呼吸速率,其範圍介於10到22次/分鍾。每個臨床表現平均有45%的教科書提到。病理生理平均有33%的教科書提到。平均之下,最多和最少被提及檢查的征象分別為發紺(cyanosis)及胸骨上切跡的凹陷(retraction of suprasternal notch),95%及14%的教科書分別提到它們。最多和最少被提到觸診的征象分別為胸腹部起伏不同步或者是胸腹矛盾運動(thoracoabdominal asynchrony or paradox)和氣管牽引(tracheal tug),81%及14%教科書分別提到它們,它們的病理生理也有71%和19%的教科書描述到。這些審閱者也發現在斜方肌的收縮及胸腹部不同步和胸腹起伏相異的描述互相有矛盾之處。
這些被重新檢視的教科書在評估呼吸窘迫時是相互矛盾並存在不足。
Dean Hess博士評論
教科書是資淺醫師及呼吸治療師理解呼吸窘迫征象的主要教材。Tulaimat等人檢查了教科書內容及網絡來源的有關呼吸窘迫病人的評估資料。他們發現被審閱的教科書在評估呼吸窘迫時是相互矛盾並存在不足。這是重要的發現,雖然現在信息增加了許多非教科書上的來源,但教科書仍舊是評估病人基本知識的普遍的主要來源。
原文鏈接:Is the Content of Textbooks on the Evaluation of a Patient in Respiratory Distress Adequate?Respiratory Care,2012,57(3):4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