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正常人呼吸功能的影響
醒覺刺激(wakefulness stimulus)指的是與睡眠-醒覺周期相關的呼吸刺激,與低氧、高CO2相同,是呼吸中樞的傳入刺激,為行為性呼吸調節的主要環節。在進入睡眠狀態後,隨著醒覺刺激的減弱或消失,正常人的呼吸和呼吸調節功能將發生重要變化。
不同的睡眠時相對呼吸調節功能影響不一。在非快速眼動期(NREM)睡眠期,行為調節功能幾乎喪失,中樞及外周化學感受器對低氧及高CO2的敏感性顯著降低,對呼吸阻力負荷增加的代償能力下降。在進入快速眼動期(REM)睡眠期(即做夢時)後,通氣量進一步下降,呼吸節律極不規則,呼吸頻率、潮氣量及血氣水平波動較大,偶有短暫的中樞性呼吸暫停。睡眠對呼吸調節功能的影響見圖1。
睡眠對呼吸衰竭的影響
充足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呼吸衰竭患者的康複。睡眠本身即對呼吸衰竭有著重要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呼吸衰竭患者在入睡後均會出現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等血氣紊亂的進一步加重,以REM 睡眠期表現最為顯著。少數患者白天可能並無明顯呼吸衰竭的征象,僅在睡眠時發生血氣紊亂。
生理性睡眠引起的呼吸功能改變和通氣量降低對於正常人而言並無重要的病理意義,但對於存在基礎呼吸係統疾病的患者,這些改變可能加速白天的血氣紊亂,誘發呼吸衰竭。例如,神經肌肉疾病患者白天的CO2瀦留常與呼吸肌力降低程度不平行,呼吸衰竭的發生可能與睡眠通氣不足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如果合並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重疊綜合征),則其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發生早且程度重。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SAHS)的本質是特殊類型的呼吸衰竭,10%~15%的SAHS患者出現白天CO2瀦留,病情嚴重者可反複發生呼吸衰竭,甚至在睡眠過程中昏迷。匹克威克綜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即是阻塞性SAHS(OSAHS)引起呼吸衰竭的典型,在臨床上有時可以見到。
在臨床上易被忽視的睡眠呼吸衰竭還包括原發性肺泡低通氣綜合征及肥胖低通氣綜合征等。前者是一種以慢性低氧和高CO2血症為主要表現的少見疾病,嬰幼兒期即可起病,患者並無肺、胸廓、呼吸肌及神經係統病變,少數有家族發病傾向,可能與遺傳有關。大約5%~10%的肥胖者會出現白天低通氣症狀,主要表現為肥胖、白天嗜睡、氣短、紅細胞增多及CO2分壓升高,絕大多數在睡眠時出現呼吸暫停,嚴重者可出現雙下肢水腫和右心功能不全。睡眠對呼吸衰竭影響見圖2。
睡眠對呼吸衰竭患者治療的影響
睡眠狀況本身即對呼吸衰竭具有重要的影響,盡早對夜間的呼吸紊亂進行幹預可能逆轉或預防白天呼吸衰竭的發生。在應用傳統手段進行呼吸衰竭治療時,也要考慮睡眠對其療效及副作用的影響。例如,呼吸衰竭患者在成功撤除機械通氣後,可能在睡眠時出現CO2升高而須重新插管,導致撤機失敗。
氧療
氧療是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治療手段,但單純吸氧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呼吸中樞的敏感性、提高患者的覺醒閾而延長睡眠呼吸暫停時間,加重CO2瀦留,導致患者的睡眠質量更差,晨起頭痛更加嚴重。較高流量的吸氧偶可致患者在睡眠時發生高CO2性昏迷。
無創通氣治療
無創通氣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不少患者隻須夜間應用即可改善其白天的血氣和臨床狀況。為了避免加重CO2瀦留,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 可能更為合適。
其他治療
膈肌起搏和無創負壓呼吸機等均可用於神經肌肉疾病患者呼吸衰竭的治療,但在睡眠時應用可能導致上氣道阻塞。頦舌肌電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AHS患者的呼吸紊亂,但易引起覺醒,從而幹擾睡眠。在應用這些治療手段時,主要的問題是明確如何避免這些不利影響。例如,為了防止低呼吸驅動的不利影響,應避免應用有呼吸抑製作用的藥物,如鎮靜劑等;若必須應用,可考慮同時施以無創正壓通氣(NPPV)輔助通氣。
中國睡眠研究會隸屬於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經民政部批準於1994年正式成立,是我國睡眠科學領域唯一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也是目前我國睡眠專業領域最為權威的專業學術機構。
中國睡眠研究會下設睡眠呼吸障礙、睡眠障礙、睡眠生理和藥理、睡眠心理衛生、中醫睡眠醫學多個專業委員會,擁有全國性高級會員近兩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