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肺炎 走出抗生素耐藥困境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呼吸科 鮑一笑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11-28

  呼吸道感染仍是威脅兒童健康的重要疾病

  隨著疫苗與抗生素的研發和廣泛應用,人們普遍認為,目前兒科疾病譜已發生變化,先天遺傳性疾病、腫瘤和一些慢性疾病逐漸成為了主要的兒童疾病,而感染性疾病已變得不十分重要了。但事實上,在兒科臨床,感染性疾病仍然嚴重影響著兒童的健康和生命,呼吸道感染仍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2010年《柳葉刀》(Lancet)雜誌發表的數據顯示,肺炎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超過了早產或低出體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髒病等諸多病因(圖)。在我國,2005年的監測結果顯示,肺炎亦是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inserted image

  我國麵臨嚴峻的肺炎抗生素耐藥挑戰

  肺炎鏈球菌是導致兒童肺炎最主要的致病原。目前,治療肺炎球菌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抗生素,而抗生素使用不當使得肺炎球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嚴重,在兒童中尤為突出。

  根據2000~2002年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家兒童醫院門診就診的1個月至5歲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肺炎鏈球菌抗生素多重耐藥率達88.7%。根據2006~2007年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家醫院5歲以下住院肺炎兒童進行的調查發現,279株肺炎鏈球菌對紅黴素、青黴素、頭孢呋辛的不敏感率分別達99.6%、86%和81%。

  肺炎鏈球菌嚴峻的耐藥形勢,使得肺炎鏈球菌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療陷入了一個困境。

  首先,耐藥使治療效果減弱,死亡率增加;其次,發生耐藥後抗菌藥物越用越升級,增加治療和額外費用;再者,耐藥使感染病程延長,遷延難愈,病原體擴散導致患病率增加。值得引起足夠重視的是,肺炎鏈球菌不僅可引發肺炎,還可導致鼻竇炎、中耳炎等,甚至引起更為嚴重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如腦膜炎、菌血症性肺炎等。這些疾病不僅治療難度大,還可引起患兒聽力喪失、癱瘓、癲癇等嚴重後遺症。

  2011年世界衛生日提出了“抵禦耐藥性,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主題,直指全球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

  肺炎鏈球菌疫苗 在抗擊肺炎中的重要作用

  在兒科臨床抗生素產生不同程度耐藥的今天,除了合理應用抗生素外,接種疫苗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是一種較好的手段。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預防肺炎,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量,疫苗的群體免疫效應也減少了非免疫人群中耐藥肺炎鏈球菌的流行。

  美國監測數據顯示,PCV7納入國家免疫計劃前後,肺炎鏈球菌青黴素耐藥率從2000年的17.6%下降到2005年的9.9%。

  2008年格裏爾瓦(Grijalva)等一項研究顯示,接種PCV7後,美國所有年齡組的肺炎鏈球菌肺炎住院率和全因肺炎住院率均有下降,且2~4歲兒童青黴素不敏感肺炎鏈球菌引起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下降了60%。

  2009年意大利的一項研究亦顯示,廣泛接種PCV7後,2歲以下兒童全因肺炎和肺炎鏈球菌肺炎的住院率較PCV7接種前分別降低了15.2%和70.5%。

  2011年中國學者發表在的《疫苗》(Vaccine)雜誌的一項研究亦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的兒童醫院中分離出了338株肺炎鏈球菌株,常見的血清型為19F、19A、23F、6B和14,PCV7可覆蓋達76.3%的菌株。

  這些研究數據提示,PCV7可有效預防兒童肺炎鏈球菌性疾病,並減少肺炎鏈球菌在社區人群的傳播。

關鍵字:肺炎,兒童,抗生素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