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21屆歐洲呼吸學會(ERS)年會上報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慢性疾病患者較易改變接受心搏驟停情況下急救操作(emergency procedures)的偏好。
該研究顯示,不同因素可影響患者接受維持生命治療的決定,但這常被醫務人員忽視。
心肺複蘇(CPR)是一種涉及胸外按壓的急救操作,用於恢複心搏驟停患者的血液循環。相似地,當患者自主呼吸功能不能正常工作時,機械通氣也用於輔助患者呼吸。當患者被診斷出存在潛在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時,和醫生討論後,他們可以提前決定是否願意接受心搏驟停情況下的這些手術。
研究人員分析了20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心衰或慢性腎衰竭的患者,研究初期疾病穩定。研究人員每4個月監測1次患者,監測了1年,並評估了患者對CPR和機械通氣的偏好。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一些健康和生活方式相關的因素,包括存在其他疾病、入院、健康狀況、護理依賴、可活動性、抑鬱和焦慮,以確定這些因素是否與患者對維持生命治療的偏好。
研究結果顯示,1年期間38%的人改變了他們對CPR和(或)機械通氣的偏好。對於臨床醫務人員這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他們需要知道這樣1個事實,即這些偏好應定期評估。
該研究結果還顯示,若患者經曆過1次健康狀況、焦慮和抑鬱症、婚姻狀況等的改變,他們更可能改變自己的偏好。
來自荷蘭慢性器官衰竭專業技術中心的Daisy Janssen醫生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為我們了解患者對維持生命治療偏好的改變提供了重要視角。我們建議,當患者經曆過1次健康狀況、可活動性、焦慮和抑鬱症、婚姻狀態改變時,對晚期護理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進行常規的再評估是必要的。”
專題鏈接:2011歐洲呼吸學會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