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吸入長效抗膽堿能藥物的臨床實踐

作者:cmt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2-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負擔重等特點,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並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當前的臨床研究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COPD的發病機製、中晚期診治等方麵,而在COPD的早期診治方麵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日前,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製藥有限公司在廣州舉辦了一場以“及早治療,活力明天”為主題的海外講者巡講會,以期喚起廣大臨床醫生對COPD早期治療的關注。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名譽會長鍾南山教授主持,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COPD項目組組長庫珀(Christopher Cooper)教授和筆者分別做了“COPD治療:從指南到臨床實踐”和“COPD吸入治療裝置”的專題報告。

  COPD治療:從指南到臨床實踐

  Cooper教授在過去28年裏開展了大量COPD的研究工作。在本次巡講中,他從COP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學、流行病學、疾病進展和合並症、診療指南和臨床實踐等六個方麵進行了詳細闡述,並介紹了最新完成的大型臨床研究結果以及對COPD急性加重、受限等的認識和治療理念。

  COPD是一種呈進行性發展的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無症狀,活動能力不受限,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症狀逐漸明顯,活動能力受限,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此時患者很可能已處於疾病晚期。事實上,在COPD早期,疾病進展速度最快。通過對近年來多個大型COPD臨床研究的分析發現, 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創議(GOLD)Ⅱ級即中度COPD患者較重度或極重度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率更快、更明顯。對於無症狀的早期患者和高危人群(如吸煙者、存在基因易感性者等)而言,其肺功能很可能會因環境刺激或煙草影響而加速下降,若進行早期幹預則可能減少COPD發生或延緩肺功能下降。安東森(Anthonisen)等在2002年發表的肺部健康研究(Lung Health Study)顯示,在觀察的10年間,成功戒煙者肺功能下降速率僅為持續吸煙者的一半,因此戒煙是一種減少肺功能下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他COPD疾病進展相關研究亦證實,早期藥物幹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下降。

  從病理生理學角度而言,氣體陷閉是引起COPD臨床表現的核心之一(圖1)。COPD患者的運動耐量隨疾病進展而下降,但疾病早期下降更為明顯。一項研究顯示,與健康者相比,輕中度COPD患者步行時間下降32%,該下降梯度是各種嚴重度比較中最為顯著的。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支氣管擴張劑可改善氣流受限、緩解和逆轉氣體陷閉,從而延緩COPD疾病進展和改善臨床表現。有研究顯示,噻托溴銨可通過改善靜態和動態肺功能指標,如提高深吸氣量(IC),用力肺活量(FVC)及減少殘氣量(RV),而顯著改善患者運動耐量。

  在GOLD指南提出的COPD七大治療目標中,最重要的是緩解症狀、改善健康狀況和提高運動耐量。GOLD指南對於COPD的分級治療建議中,對於Ⅰ級(輕度)患者建議按需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對於中度及中度以上患者建議首選長效支氣管擴張劑。支氣管擴張劑可逆轉COPD病理生理的氣體陷閉,從而更好地達到治療目標(圖2)。

  “探索噻托溴銨對肺功能的潛在長期療效(UPLIFT)”研究是迄今規模最大的COPD臨床研究之一,在4年的各個時間點上,噻托溴銨組的1秒鍾用力呼氣容積(FEV1)均優於對照組,且其對照組與治療組均允許合並使用其他COPD治療藥物(如ICS/LABA聯合用藥)。

  UPLIFT研究中對次要終點全因死亡率的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在治療4年時噻托溴銨組可使全因死亡率下降13%(P=0.034)。

  COPD急性加重與疾病進展和肺功能下降密切相關,頻繁發生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更快。科特(Cote) 等的研究亦證實,頻繁急性加重與FEV1預計值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r=0.22,P<0.001)。因此,有效減少急性加重的發生對於延緩早期COPD患者疾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UPLIFT研究的亞組分析顯示, 在GOLD Ⅱ級(中度)COPD患者中,噻托溴銨組的急性加重年發生率比對照組降低20%(0.56% 對0.70%,P<0.0001)。

  最後,Cooper教授總結如下:①COPD疾病進展包括肺功能下降、氣體陷閉、過度充氣以及多種並發症,應盡早進行幹預,以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對患者的影響;②當前的診療指南推薦將支氣管擴張劑作為一線治療藥物,以緩解症狀、改善運動耐量;③研究證實,長期應用氣管擴張劑治療,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狀態、減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質量並延長生存時間;④這些臨床益處在中度COPD患者(GOLDⅡ級)中是顯而易見,也是非常重要的。

  吸樂——COPD治療的理想吸入裝置

  在呼吸係統疾病的治療中,給藥途徑包括三種,即吸入、口服和注射。其中,吸入給藥因藥物可直達靶器官、起效迅速、局部藥物濃度高、全身副作用小、所用藥物劑量小等特點,已成為呼吸係統疾病中重要的治療方式。

  進行吸入治療時,對療效有影響的因素主要為顆粒比例(直徑和沉積方式)、氣霧速度[如壓力定量吸入器(pMDI)與幹粉吸入器(DPI)相比]和呼吸模式(吸入動作的協調性、吸氣流速、吸氣容量及屏住呼吸)。醫生在關注吸氣流速的同時,還應關注另外一個重要指標即吸氣時間。隻有這2項指標都達到一定標準後,才能得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此外,朔伊希(Scheuch)教授的研究證實,緩慢吸氣、深吸氣及吸入藥物後屏住呼吸可增加顆粒在肺部的沉積率。

  COPD患者在選擇吸入裝置時,除受自身對疾病和裝置的了解程度、心理生理接受能力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外,還與醫患關係和醫生診治水平密切相關。芬克(Vincken)教授認為,理想的COPD吸入裝置應滿足如下條件:給藥劑量和過程不受其他因素的幹擾,具有可吸入微粒比例高、肺部沉積率高、口咽部沉積率低的特點。紐曼(Newman SP)將pMDI與DPI進行對比分析發現,DPI藥物肺沉積率更高、呼吸啟動無需協調動作且不含拋射劑,因此更具有優勢。

  喬多斯(Chodosh)等200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吸樂®能在不同吸氣流速下保持藥物輸出和微粒劑量穩定,且不同嚴重程度COPD患者使用吸樂時的最高吸氣流速都可滿足其最低觸發要求(>20 L/min)。2007年布蘭德(Brand)的研究亦證實,不同嚴重程度COPD患者使用吸樂的平均肺部沉積率保持穩定。與其他DPI相比,吸樂所需的吸氣流速最低(圖3),更適合COPD患者使用。                    

 

                                                                                    

                                                 

■小結

  最後,鍾院士進行了大會總結:盡管COPD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氣道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疾病,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及早治療對COPD患者至關重要,而支氣管擴張劑是COPD指南推薦的一線用藥,越早使用對於改善患者症狀、提高運動能力、延緩肺功能下降的作用越顯著。

關鍵字:COPD,抗膽堿能藥物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