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數多了、稀了、形狀不好,可能是疾病先兆,因此,大便後低頭看,其實是個好習慣。最近,有人在浙江微博醫生平台上發了個小調查:“大便之後你會幹啥?”結果1%的人說會馬上“衝廁所”,99%的人承認上完廁所,“先回頭看一眼大便”。
很多人看了這條微博後,會心一笑,默默轉發,心裏暗笑:“原來大家都跟我一樣無聊啊。”其實,這一點兒也不無聊。大便是食物經胃腸道消化吸收後所剩下的“廢物”,但它實際上能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通過觀察大便,有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
很多人衝水前也會習慣性看一眼,但沒有抓住重點,觀察大便應該從顏色、形狀、氣味三個方麵入手。
首先看顏色。正常大便因含尿膽原而呈現黃色或黃褐色,如果進食較多含葉綠素豐富的綠色蔬菜,大便會呈綠色;當攝入豬血、動物肝髒、含鐵劑的藥物、炭劑或黑色的中成藥後,大便會變黑。以下幾種異常顏色的大便可能與疾病有關:
1.白色大便。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白陶土樣”的,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2.黑色大便。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導致。血通過幾米長的腸道,發生各種化學變化,逐漸變黑。
3.紅色大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腸、回腸、直腸、結腸,由於“路程”短,化學變化少,這些部位出血,大便呈紅色。但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隻是附在大便表麵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後滴血,這種情況可能是患了痔瘡。
然後看形狀。觀察大便的形狀,也能及時了解一些疾病信息。正常的大便應為圓柱形,較軟,異常的形狀包括:太硬、太爛甚至黏液或水狀。
1.腹瀉者排出的爛便,是由於腸蠕動過快,來不及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導致的。
2.柱狀便見於習慣性便秘。
3.羊糞粒狀常見於痙攣性便秘。
4.扁形帶狀便可能由於肛門狹窄或肛門直腸附近有腫瘤擠壓所致。
5.糊狀便見於過量飲食後及其他消化不良症。
6.水樣便見於食物中毒性腹瀉及其他急性腸炎。
7.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
8.黏液便見於慢性結腸炎或慢性菌痢。
最後聞氣味。大便臭得難以忍受,必然是身體出現了問題。刺鼻的酸味,可能是發酵性消化不良引起;如果大便有一股燒焦味,也要懷疑消化不良;帶有腥味的大便,表示消化係統有出血的情況,而且出血量還比較多。這時,要盡早就醫,擅自用藥,可能延誤病情,錯過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