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病例的診治過程可見,同樣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現存在差異,某一種疾病的典型症狀或體征不可能出現於所有患者。在臨床工作中,要重視患者細微的症狀和體征,深入觀察,綜合分析,提高診治水平。――北京協和醫院 朱峰
病曆介紹
患者2天前受涼發熱,體溫38.5℃,伴畏寒、鼻塞、流涕、咽痛,咳少量白痰。無胸痛、咯血、呼吸困難。
自訴既往體健。個人史、月經史及家族史無特殊。育1女,3歲,發育正常,妊娠及分娩過程順利。
從症狀到診斷:步步深入,撥雲見日
Step1 患者並無呼吸困難,但SpO2僅為82%,如何解釋?
患者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提示呼吸道感染。
體檢顯示一般情況可,口唇輕度紫紺。心率108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壓 125/85 mmHg。咽紅,扁桃腺不大,未見膿點。頸靜脈充盈。未見心尖搏動,心前區未及震顫。叩診心界不大,P2亢進,未及病理性雜音。雙肺呼吸音清,未及幹濕音。腹部檢查正常,雙下肢不腫。外周血氧飽和度(SpO2)僅為82%。
患者一般情況良好,並無呼吸困難主訴,SpO2檢查結果似乎與臨床表現不符。這時需要考慮兩個問題:① SpO2測定是否準確?② SpO2下降原因?
指測血氧儀有一定局限性,塗抹指甲油、末梢循環狀態、嚴重貧血、周圍光源和異常血紅蛋白血症等因素對測定都有一定的幹擾。本例須除外異常血紅蛋白血症,在這類患者血中,異常血紅蛋白水平升高,影響SpO2測定,但血氧分壓正常,亦無缺氧表現,可查動脈血氣鑒別。
患者就診時正值冬季,尚須除外一氧化碳(CO)中毒對SpO2測定的幹擾。此外,還應警惕鏈球菌感染所致急性會咽炎,該病以青少年多見,可造成急性上氣道梗阻甚至猝死,但血氧下降往往是氣道梗阻的晚期表現,此前應有嚴重的呼吸困難,與本例不符。
重症社區獲得性肺炎(CAP)可表現為發熱、咳嗽和低氧血症,但患者往往有嚴重的呼吸窘迫表現,而本例患者就診時一般情況好,呼吸頻率不快,無肺部體征,不支持肺炎導致呼衰。
Step2 確立呼吸衰竭診斷,但其病因是什麼?下一步該做什麼檢查?
患者否認使用煤爐取暖。血常規檢查結果正常。 呼吸空氣時查動脈血氣,結果顯示:pH 7.46,PaCO2 32.5 mmHg, PaO2 52 mmHg,CO結合血紅蛋白正常。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體陰性。床旁胸片提示,肺動脈段突出,心影稍大,雙肺未見明顯異常(圖1)。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動過速,電軸右偏,符合右心室肥厚。
圖1 床旁胸片提示,心影增大,右下肺動脈段突出,肺紋理稍增多
圖2 心髒彩超提示,房間隔缺損,右向左分流(藍色血流信號)
圖3 心髒彩超提示,房間隔缺損,左向右分流 (紅色血流信號)
血氣分析證實PaO2下降,與SpO2下降相符,可診斷Ⅰ型呼吸衰竭。胸片所見不支持常見肺實質和胸膜病變。少數肺部病變患者可有嚴重低氧血症而胸片陰性,如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肺栓塞(PE)等。本例患者雖有低氧血症,但症狀輕微,提示缺氧時間較長,機體已有一定的耐受性,不符合ARDS。HIV抗體陰性,無免疫抑製的基礎疾病,PCP可能性小。胸片提示,肺動脈段突出,心電圖有竇速和右室肥厚,PE不能除外。除肺部疾病外,尚須考慮其他因素所致低氧血症,如先天性心髒病,須進行心髒超聲檢查。
Step3 高流量吸氧不能完全糾正低氧血症,病變在心髒,還是在肺部?
給予患者非重複呼吸麵罩吸氧10升/分,複查動脈血氣,結果顯示:pH 7.45,PaCO2 31.8 mmHg,PaO2 70 mmHg。
從病理生理學角度,可將低氧血症病因分為5類:① 吸入氧濃度下降,②通氣不足,③ 通氣/灌注比例失調,④ 彌散障礙,⑤ 右向左分流。
本病例高流量吸氧不能完全糾正低氧血症,右向左分流可能性較大,根據分流部位可分為心髒病變和肺部病變。前者主要是解剖分流,包括各類先心病;後者以功能性分流為主,包括PE、肺動脈高壓(PAH)、ARDS等,亦有少數病變存在解剖分流,例如肺動靜脈畸形。
本病例首先考慮PE。根據改良日內瓦(Geneva)評分標準,本例臨床表現僅符合1條(HR>95次/分,評分為5分),PE驗前概率約為28%,屬於中度可疑。對PE診斷不利之處在於,本病例沒有PE的其他常見表現,例如胸痛、咯血、呼吸頻率增快、下肢深靜脈血栓表現等,建議行血D-二聚體(D-dimer)和下肢深靜脈超聲等初篩檢查。
本例無心衰表現,發育正常,既往無感染性心內膜炎或反複肺部感染,無病理性心髒雜音,床旁胸片雖然顯示心影略大,但由於前後位投照,對心髒大小的估計也欠準確,因此先心病的診斷依據不充分。
Step4 排除肺栓塞,考慮肺動脈高壓
患者否認服用避孕藥物,否認近期手術、外傷、製動、腫瘤及血栓病史。雙下肢深靜脈彩超檢查提示未見栓子。血D-dimer陰性。
患者無PE危險因素,D-dimer和下肢深靜脈超聲均陰性,可基本排除PE,下一步應考慮PAH。PAH病因分為以下幾類:原發性PAH、相關係統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導致PAH、肺靜脈高壓(二尖瓣狹窄、左心衰)、呼吸係統疾病和(或)低氧血症、病變直接侵犯或壓迫肺血管等。
原發性或係統性疾病導致的PAH多有呼吸困難、暈厥、雷諾現象、胸痛、咯血等,後者尚有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與本例不符;本例臨床表現不支持左心壓力升高導致肺靜脈高壓;患者無基礎肺病,亦無直接侵犯肺血管的病變(血吸蟲病、結節病等)證據。下一步可行心髒彩超,了解心髒結構,估計肺動脈壓力。必要時考慮螺旋CT和血管造影,進一步了解肺循環情況。
Step5 心髒彩超揭開最終謎底――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導致肺動脈高壓。
心髒彩超檢查提示:先天性心髒病,房間隔缺損(Ⅱ孔型),心房水平雙向分流(左向右為主),右心房室增大,輕度三尖瓣關閉不全,重度肺動脈高壓(93 mmHg),主肺動脈增寬,未見瓣膜贅生物(圖2, 3)。
追問病史,患者自述幼時可正常參加體育鍛煉,現在正常上班,平時活動量不大,但近1年來易疲勞。
心髒彩超證實了房間隔缺損,可以解釋低氧血症和肺動脈高壓。先心病患者發熱應警惕感染性心內膜炎(IE),但房缺引起IE的相對風險較低,且本例發熱時間較短,呼吸道症狀為主,心髒超聲未見贅生物,故IE可能性較小,可進一步行血培養以除外。
本例已合並重度肺動脈高壓,手術治療風險較高,下一步應做心導管檢查,精確測定右心壓力,並行吸氧試驗,評估對手術的耐受性。
■ 分析與思考
房間隔缺損是成人最常見的先天性心髒病,其中Ⅱ孔型(繼發孔)約占80%。該病臨床譜較廣,症狀輕重不一,重者幼年即發生嚴重分流,須手術治療,輕者可終生無症狀,僅在查體時偶然發現。
本例既往無症狀,發育正常,活動耐力可,提示病變最初可能以左向右分流為主,隨病程進展,右心壓力逐漸升高,最終發生右向左分流,產生低氧血症。由於長期無症狀,患者未就醫,且心髒功能代償較好,甚至可正常妊娠和分娩。此次上呼吸道感染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心髒負擔,使低氧血症得以暴露,方確診為房間隔缺損。
本病例另一耐人尋味之處在於,體檢時心髒體征很不明顯,雖有P2亢進,但反複多次聽診均未聽到病理性心髒雜音。典型房缺可在胸骨左緣聽到2~3級收縮期吹風樣雜音。雜音的產生並非是通過房間隔缺損處的血流所致,而是由於左向右分流導致肺循環血流量增加,引起相對性肺動脈瓣狹窄。而本例卻沒有明顯的心髒雜音,這也是診療思路一度出現偏差的重要原因。
查閱文獻未找到關於該問題的滿意解釋,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本例心房水平雙向分流,造成肺循環血流量相對減少,同時肺循環壓力升高,血流速度也有所下降,因此病變雖重,雜音反而不明顯。這也提示我們,僅靠病史和查體並不能完全排除先天性心髒病,對可疑病例,應爭取施行心髒彩超檢查。 [9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