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老年患者,胸片發現肺部空洞性腫塊,您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病?是肺癌?結核?還是其他炎性病變?通過詳細了解病史、細致查體,結合臨床症狀、檢驗結果及動態的影像學檢查,這位患者最終被診斷為真菌感染。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這種感染疾病?讓我們通過下麵這個病例來開拓一下肺部空洞性腫塊的診斷思路。
病例介紹
主訴及現病史 患者女性,75歲,主因“間斷咳嗽、咳痰4年,加重伴喘憋1個月”入院。
患者4年前受涼後出現咳嗽、咳白痰,伴輕度喘息發作,與接觸刺激性氣體無關,未予特殊治療。患者於每年秋冬換季時,受涼後上述症狀反複發作,每次持續約3個月。
1個月前患者受涼後出現咽痛,伴喘憋,說話可連成句,夜間無明顯喘息發作,可平臥睡眠,不伴發熱。外院診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給予甲潑尼龍抗炎,最大劑量160 mg/d,並相繼予阿奇黴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黴素、頭孢他啶+阿奇黴素、莫西沙星、頭孢呱酮鈉舒巴坦鈉+依替米星抗感染治療,效果欠佳,患者喘憋仍明顯,且伴咳嗽、咳黃痰及血性痰。胸片提示右肺新發團塊及實變影(圖1)。為進一步診治入院。
既往史/個人史 高血壓病20餘年。發現心房顫動(房顫)4個月,應用華法林3個月。2周餘前應用激素期間出現血糖升高。吸煙10年,1~2支/天,已戒煙6年。
入院查體 體溫37.1℃,脈搏7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壓140/70 mmHg。體形肥胖。右上胸部語顫增強,右上肺叩診濁音,雙肺呼吸音粗,雙上肺及右下肺可聞吸氣相中小水泡音,伴雙肺彌漫性呼氣相哮鳴音。心律絕對不齊,心音強弱不等,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腹部查體未見異常。雙下肢輕度對稱性可凹性水腫。無杵狀指(趾)。
輔助檢查 動脈血氣分析示pH值為7.51,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為40 mmHg,動脈氧分壓(PaO2)為53 mmHg,血清碳酸氫鹽(HCO3-)為31.9 mmol/L,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為90%。
血白細胞計數(WBC)8.64×109/L,淋巴細胞百分數(LYMPH%)4.5 %,中性粒細胞百分數(NEUT%)93.3 %,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數(EO%)0.02%。
隨機血糖 10.01 mmol/L,空腹血糖(FBG)5.8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 8.1%。
抗結核抗體陰性。動態紅細胞沉降率(ESR) 28 mm/第1小時。降鈣素原 <0.1 ng/ml。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檢測(G試驗)連續2次陽性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檢測(GM試驗)陽性。兩次痰真菌培養結果為煙曲黴菌。
影像學檢查 詳見圖1~6。
診斷 Ⅰ型呼吸衰竭,侵襲性肺曲黴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房顫,高血壓病。
治療 患者入院後予其吸氧、霧化等一般治療及抗真菌治療。應用伏立康唑首日400 mg,q12 h靜脈點滴,隨後為200 mg,q12 h靜脈點滴3周,最後改為口服伏立康唑200 mg,q12 h維持用藥。將患者激素用量減少至40 mg,qd,同時繼續治療房顫及高血壓病。患者病情逐漸好轉。
點評
概念及診斷 侵襲性肺曲黴病是曲黴菌直接侵犯(非寄生、過敏或毒素作用)肺或支氣管引起的急慢性組織病理損害導致的疾病,該病臨床診斷須考慮多種因素(表)。
影像學表現 該病影像學表現多種多樣,且隨病程進展可發生相應變化。
急性侵襲性肺曲黴病患者CT典型表現為:① 發病第0~5天,表現為炎症陰影,周圍呈現薄霧狀滲出(暈影或稱暈輪征);② 第5~10天,炎症病灶內部出現氣腔、實變,可見支氣管充氣征;③ 第10~20天可見病灶近邊緣處新月形透光區(空氣半月征,為該病特征性表現),進一步可變為完整的壞死空洞,多為單發性,分布無明顯特征。
慢性肺曲黴病患者多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的肺部炎症浸潤或結節,常伴空洞形成。
治療 選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淨或米卡芬淨及脂質體兩性黴素B。重症者首選靜點伏立康唑6 mg/kg,q12 h(第1天);後改為4 mg/kg,q12 h至病情改善;繼之序貫口服伏立康唑200 mg,q12 h 或伊曲康唑 400~600 mg/d,至臨床症狀和影像學所示病變消失或穩定。
本例分析 患者中老年女性,有可疑支氣管哮喘病史,1個月內大量應用激素及多種廣譜抗生素,期間出現血糖升高,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肺部新發病變,且其隨病情變化而變化,符合肺曲黴菌感染的影像學特征。
患者喘憋症狀持續不緩解,出現Ⅰ型呼吸衰竭,伴咯血。2次G試驗及GM試驗陽性,且痰培養結果為煙曲酶菌,符合臨床診斷侵襲性肺曲黴病條件。
經規律抗真菌治療,患者臨床症狀明顯好轉,影像學所示病變明顯縮小,支持該病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