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疫情來襲,人們都會陷入擔憂和恐懼之中,2003年SARS是這樣,2020年至今的新冠感染亦是如此。
然而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一個重磅消息:流感四大主要流行株中的B/Yamagata譜係在新冠病毒出現後,在人類流感監測網絡裏消失了。
這一結論來自於Koutsakos M等人在9月28日《自然》子刊發表的一篇題為“Influenza lineage extinc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的文章。
該文章稱,從2020年4月~2021年8月,全球範圍內沒有再分離出乙型流感病毒B/Yamagata譜係毒株,這意味著該譜係的病毒毒株可能已經滅絕。
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乙型流感病毒B/Yamagata譜係是真的滅絕了,還是隻是暫時潛藏了起來,並且流感並不止這一支譜係,因此並不代表流感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在2022年8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上的專家就曾進行過進行研判,認為在秋冬季或者是冬春季,有可能出現流行性感冒與新冠感染疊加流行的風險。因此,在人類與新冠打仗期間,流感袖手旁觀成為了最大謠言。
流感並非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常由於受涼或鼻病毒、冠狀病毒、細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傳染性不強,症狀較輕,呈自限性。
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其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在人群聚集的場所發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起病急,大多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現肺炎等並發症可發展至重症流感,少數重症病例病情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和/或多髒器衰竭而死亡。因此流感的症狀是臨床常規診斷和治療的主要依據。
流感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體疼痛、寒顫、疲乏、腹瀉、嘔吐等症狀。
流感的症狀、體征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確診有賴於實驗室診斷,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
接種疫苗預防流感最有效,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並發症的風險。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疫苗接種的免疫力會隨時間推移逐漸減弱,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
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在接觸流感患者後進行藥物性預防。目前常用的抗流感藥物有四大類:
抗病毒藥物分類 |
代表藥物 |
神經氨酸酶抑製劑(NAI) |
奧司他韋、紮那米韋、帕拉米韋 |
離子通道M2阻滯劑 |
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 |
病毒RNA聚合酶抑製劑 |
瑪巴洛沙韋、法匹拉韋 |
非核苷類抗病毒藥物 |
阿比多爾、硝唑尼特(抑製血凝素的成熟) |
其中病毒RNA聚合酶抑製劑瑪巴洛沙韋可謂是“新起之秀”,它是近20年來首創的具有全新作用機製的抗流感病毒新藥,被稱為新一代抗流感“神藥”。
瑪巴洛沙韋相比較其它抗病毒藥物,具有以下獨特的優勢:
1.獨特的作用機製:可阻斷病毒基因的轉錄起始階段,在流感早期即可發揮作用。
2.瑪巴洛沙韋治療流感隻需服一次藥,就能在24小時內有效抑製流感病毒,縮短傳染期並大幅減少流感症狀的持續時間。
3.瑪巴洛沙韋療程短,大大提高了患者依從性。
4.對奧司他韋耐藥的患者,瑪巴洛沙韋仍然有效,因此有“超級流感藥”之稱。
值得一提的是,藥物預防是一種緊急臨時預防措施,不能代替疫苗接種。並且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少聚集,也能加強個人保護,避免感染。
參考文獻
1.Koutsakos, M., Wheatley, A.K., Laurie, K. et al. Influenza lineage extinc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at Rev Microbiol (2021).
2.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J].中國病毒病雜誌,2021,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