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0-16歲兒童過敏反應的臨床特征

作者:小文子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3-02-06

        過敏反應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超敏反應,通常起病急驟,可能導致死亡。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旨在闡明我國西安各年齡段兒童過敏反應的臨床特點。

        對2016年01月01日-2021年07月01日期間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的過敏反應病例1732例進行回顧性研究。其中1622例不符合2022年 WAO更新的過敏反應診斷標準,予以排除。最終共納入110例。

        共收集過敏反應110例:男性占70%,< 1歲13例,1-2歲17例,3-6歲42例,7-16歲38例,發生≥ 2次過敏反應10例(9.1%),既往有過敏史75例(68.1%)。

        過敏反應誘因分析:食物誘發50例(45.5%),藥物誘發37例(33.6%),昆蟲叮咬6例(5.5%),運動誘發4例(3.6%),不明原因12例(11.8%)。常見食物過敏原為牛奶(20%,10/50)、蕎麥(16%,8/50)、雞蛋(14%,7/50)、水果(14%,7/50)。

        最常見的藥物誘因為抗生素(59.4%,22/37)、非甾體抗炎藥(NSAIDs)(10.8%,4/37)、疫苗(10.8%,4/37)、中藥(10.8%,4/37)。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因年齡而異:嬰兒為牛奶和雞蛋,1-2歲兒童為水果,3歲以上兒童為蕎麥。

        皮膚黏膜受累98例(89.1%),呼吸功能損害78例(70.9%),心血管損害45例(40.9%),胃腸道症狀31例(28.2%)。年齡組之間的心血管損害和意識水平降低存在統計學差異(p < 0.05)。20例(18.2%)到達醫院時已自行消退,53例(48.1%)接受腎上腺素治療,18例(16.4%)住院,2例(1.8%)出現雙相反應。

        男性在過敏反應患兒中比例較高,食物和藥物是兒童常見的誘因。然而,各年齡組常見食物觸發因素的類型不同,嬰兒更容易出現心血管損害和意識水平降低。然而,腎上腺素的使用仍然不足。

        原文出處:

        Yufei Su, Jun Wen,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aphylaxis in Children Aged 0–16 Years in Xi’an, China,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2022, DOI: 10.1159/000527497.

關鍵字:臨床特征,兒童過敏反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