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感染新冠後,出現長期後遺症的比例或達1/8

作者:生物世界 來源:生物世界 日期:23-02-03

        由於公共衛生政策、疫苗接種以及抗病毒療法的應用,以及新冠病毒的突變,新冠肺炎死亡率以大大下降。然而,仍有一部分康複者會持續出現生理、心理或認知方麵的症狀,即長期新冠肺炎後遺症,簡稱“長期新冠”(Long Covid)。在全世界範圍內,“長期新冠”患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長期新冠”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麵臨的一種疾病,症狀通常包括疲勞、呼吸急促、頭暈、腦霧、嗅覺或味覺喪失等。“長期新冠”可以持續3個月、6個月,9個月,甚至更長,這種疾病已被描述為正在形成的下一個公共衛生災難。因此,迫切需要關於‘長期新冠’症狀規模和範圍的數據,以製定適當的治療策略。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 Judith G M Rosmalen 教授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題為:Persistence of somatic symptoms after COVID-19 in the Netherland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的研究論文。

        這項基於大規模人口的研究首次將“長期新冠”患者與未感染人群中的症狀進行了比較,並測量了個體在感染新冠肺炎前後的症狀。該研究發現,每8名新冠肺炎幸存者中就會有1人出現“長期新冠”症狀。由於該研究納入了未感染人群,因此有助於更準確地預測“長期新冠”症狀的流行情況,從而更好地識別這種後遺症的核心症狀。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 Lifelines 的數據,這是一項關於荷蘭人口健康和健康相關行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所有18歲及以上的參與者在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間完成了24次重複測量與“長期新冠”相關23種常見症狀的數字調查問卷。在這段期間內感染新冠病毒的參與者感染的是 Alpha毒株(B.1.1.7)或更早期的變異毒株。如果參與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或在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 ,則被記錄為新冠肺炎患者。

        此外,大部分數據是在荷蘭推出新冠疫苗之前收集的,由於當時接種疫苗的參與者人數過少,因此沒有在研究中進行分析。

        最終有76422名平均年齡53.7歲的參與者(60.8%是女性)納入研究。其中,有4231名(5.5%)新冠肺炎患者與8462名對照組參與者在年齡、性別和時間上進行匹配。研究人員記錄了新冠肺炎患者在確診前後的症狀嚴重程度,並與匹配的對照組進行比較。

        對症狀動態的監測表明,在新冠肺炎急性期,與對照組相比,幾乎所有評估的症狀嚴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腹瀉和胃痛,以及類似感冒的症狀,在確診後50天內恢複到確診前的嚴重程度。這表明這些症狀可以被視為“長期新冠”的核心症狀,主要出現在疾病的急性階段。

        核心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呼吸時疼痛、肌肉疼痛、味覺和/或嗅覺喪失、手/腳刺痛、喉嚨腫痛、冷熱交替、手臂和/或腿沉重和全身疲勞。這些症狀的平均嚴重程度在感染3個後趨於平穩,沒有進一步惡化。在確診後3至5個月期間,其他嚴重程度沒有顯著增加的症狀包括頭痛、眼睛癢、頭暈、背痛和惡心。

        該研究第一作者 Aranka Ballering 表示,這些核心症狀對未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們可以被用來區分新冠肺炎後遺症和非新冠肺炎相關症狀。

        在提交確診前症狀數據的參與者中,研究團隊發現,與對照組的8.7%(361/4130)相比,新冠患者組有21.4%(381/1782)在感染3個月或更長時間後,至少有一個中等程度的核心症狀嚴重程度增加。這表明,在12.7%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在確診後3個月內的核心症狀嚴重程度增加可歸因於感染新冠病毒。

        Aranka Ballering 表示,長期新冠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它在不斷給人類帶來痛苦。因此,了解核心症狀和長期新冠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率,最終可以為成功應對該疾病提供幫助。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的主要優勢是在普通人群隊列中確定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大樣本量,以及對參與者症狀嚴重程度的多次重複測量。因此,可以計算出每個參與者在確診前的症狀嚴重程度。

        不過,研究團隊也表示這項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僅在一個地區進行,沒有包括種族多樣化的人口;而且病例感染的是 Alpha 毒株(B.1.1.7)或更早期的新冠變異毒株,沒有造成更大影響的 Delta 或 Omicron 毒株肆虐期間的感染者數據。此外,由於無症狀感染占一定的比例,因此,本研究中的新冠肺炎流行率可能被低估。需要說明的是,自開始收集數據以來,如“腦霧”等一些症狀已被確定為與“長期新冠”相關,但這項研究沒有研究這種症狀。

        《柳葉刀》同期還發表了題為:Long COVID: which symptoms can be attributed to SARS-CoV-2 infection? 的評論文章。

        評論文章指出,這項研究是對之前長期新冠肺炎後遺症流行率評估的重大進展,因為它包括了匹配的未感染組,並解釋了確診新冠肺炎前的症狀。該團隊觀察到的症狀模式與之前的報告相似,疲勞和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症狀,但有趣的是,胸痛等其他症狀更多是長期新冠與未感染對照組的特征。目前的證據支持這樣的觀點,即長期新冠很常見,甚至可以在感染後持續2年之久,少數人存在嚴重的衰弱性疾病。總之,長期新冠病例的定義需要進一步改進,對其機製的更深入理解至關重要,以為開發個性化多模式的治療方法提供策略。

關鍵字:新冠,後遺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