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式seralutinib在肺動脈高壓模型中表現出強大的療效

作者:肺動脈高壓研究進展 來源:肺動脈高壓研究進展 日期:22-12-14

        肺動脈高壓(PAH)的特點是血管周圍的炎症肺動脈平滑肌細胞(PASMCs)、肌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的增殖,導致肺動脈血流受阻。肺血管病變內出現的抗凋亡細胞導致了“癌症式”假說,以解釋在PAH病變中觀察到的異常細胞增殖。在這種類似“癌症”式背景下,來自人類PAH肺部外植體、基於細胞的檢測和臨床前模型的證據表明,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PDGF)信號在PAH發病機製中起著關鍵作用。在特發性PAH(IPAH)患者的肺小動脈中,PDGF配體和受體(PDGF受體α和β(PDGFRα/β))的表達與對照組相比有所增加,在IPAH的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中,PDGFB基因表達也有所增加。基因敲除研究表明,PDGFRα和PDGFRβ在PAH相關途徑中介導重疊和不同的影響:兩種受體都調節細胞增殖、遷移和炎症,而PDGFRβ可能獨特地影響血管生成。已報道PDGFR和牽涉到PAH的其他信號級聯之間的串擾,如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此外,PDGF信號通過miRNA-376b介導的降解降低了PASMCs中骨形態生成蛋白受體2型(BMPR2)的表達。這些發現突出了PDGFR激酶抑製劑對iPAH的治療潛力。該研究針對吸入式seralutinib的臨床前療效,這是一種獨特的小分子PDGFR/CSF1R/c-KIT激酶抑製劑,在臨床開發中用於治療PAH,並與概念驗證型激酶抑製劑伊馬替尼進行比較。

        研究方法

        比較了seralutinib和伊馬替尼的有效性和選擇性。在健康大鼠中研究了吸入性seralutinib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在兩種PAH大鼠模型中評估了療效:SU5416/缺氧(SU5416/H)和野百合堿+肺切除術(MCTPN)。檢查了對炎症/細胞因子信號的影響。對大鼠和人類PAH肺部樣本進行PDGFR、CSF1R和c-KIT免疫組化,並對SU5416/H模型進行microRNA(miRNA)分析。

        研究結果

        Seralutinib有力地抑製了PDGFRα/β、CSF1R和c-KIT。

        吸入的Seralutinib顯示出對肺部PDGFR和c-KIT信號的劑量依賴性抑製,並增加骨形態發生蛋白受體2型(BMPR2)。Seralutinib改善了心肺血流動力學參數,並在兩個模型中減少了肺小動脈肌肉化和右心室肥大。

        在SU5416/H模型中,Seralutinib改善了心肺血流動力學參數,恢複了肺部BMPR2蛋白水平,並減少了N-末端腦鈉肽(NT-proBNP),比伊馬替尼更有效。

        人肺PAH樣本的定量免疫組化顯示PDGFR、CSF1R和c-KIT增加。miRNA分析顯示候選者可以介導seralutinib對BMPR2的影響。

        研究結論

        在兩個動物模型中,吸入Seralutinib是對嚴重PAH的有效治療,心肺血流動力學參數得到改善,NT-proBNP減少,肺血管病理的反向重塑和炎症生物標誌物的改善。在一項臨床前研究中,Seralutinib與伊馬替尼相比顯示出更大的療效。

關鍵字:肺動脈高壓,肺動脈平滑肌細胞,血管周圍的炎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