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管性支氣管
氣管性支氣管的概念是由Sandifort在1785年提出,它被認為起源於氣管的右肺上葉支氣管,在人體少見,發生率為0.1-2%,卻常在豬的支氣管中發現,所以國外一些文獻常稱之為豬支氣管。後來氣管性支氣管這個名詞也被用來描述一係列起源於氣管或主支氣管並直接進入上葉區域的支氣管異常。
狹義的氣管性支氣管是指起源於氣管右側壁的右肺上葉支氣管。根據是否分布到肺葉/段組織可分為額外型和異位型兩種,正常情況下,右肺上葉支氣管有3支段支氣管分別進入尖前後段,如果右肺上葉或上葉段/亞段的一支支氣管發自氣管性支氣管,而正常的解剖結構缺失,則此氣管性支氣管為異位型;如果存在正常的右肺上葉支氣管及其分支,則認為是額外型,此時它可以是盲端。
廣義的氣管性支氣管是起源於氣管側壁、氣管隆脊和上葉支氣管近側的支氣管。
CT最小密度氣道投影或多平麵重建可顯示氣管、支氣管樹形態,並可觀察肺葉情況,可測量氣管性支氣管粗細、與氣管隆脊距離、有無雙側氣管性支氣管,並可顯示有無先天性氣管狹窄及氣道受壓情況。
二、支氣管橋
支氣管橋的概念是由Gonzales-Crussi在1976年提出,是一種罕見的支氣管分支異常,通常其右肺中葉和下葉由起源於左主支氣管中段跨過縱隔向右側延伸的一個支氣管供應,但也有支氣管橋起源於右主支氣管中段跨過縱隔向左側延伸的個案報道。通常在一個低於正常氣管隆脊位置較低的水平(胸5-6水平)從左主支氣管發出,向右側延伸分布到右肺中葉和下葉。支氣管橋易伴發先天性心髒病, 也可伴發肛門閉鎖或膽道缺如。先天性心髒病中最易發生支氣管橋的是左肺動脈吊帶畸形,這些患者常有完全性氣管軟骨環和氣管狹窄。
橋支氣管與左主支氣管形成的分叉常被誤認為氣管隆脊,有時也稱為假隆脊,一般位置比正常氣管隆脊位置低,且夾角往往很大,左主支氣管至分叉處距離一般超過2cm,這段支氣管一般向左傾斜並易伴有均一的氣道狹窄。
氣管性支氣管與支氣管橋的鑒別診斷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