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造影
(1 服造影劑:在常態或低張情況下服產氣劑(產氣粉3g),用10ml溫開水吞服後約可產氣300ml,使胃囊充氣擴張。擴張滿意的胃內壁應較光滑,粘膜皺襞基本展平。隨即口服胃腸道雙對比造影專用的硫酸鋇混懸液100ML,最後含一滿口該混懸液(40-50ml)於口中,直立於檢查床前,常規做胸腹部透視後,按程觀察及攝片。
(2 觀察食管:病人直立,右前斜45度位,以食管不與脊柱相重疊為準。先透視觀察食管全長及賁門口,食管胃環充氣擴張的雙對比相,囑病人將口含的鋇液一次咽下,即可看到食管的充盈相及鋇液的通過情況。隨著鋇流的通過可更清楚的顯示食管雙對比劑相。一般在此體位下即可發現食管有無異常,如無異常發現一般無須再取其他體位觀察也無需攝片。如發現異常則可轉動軀體,於不同體位下觀察及攝取點片。在檢查食管過程中,須令病人做多次吞咽動作,從上而下地觀察食管蠕動及收縮、賁門口關閉及鋇液門下流情況。
(3仰臥水平位胃雙對比相:將檢查床轉至水平位,請病人在床上由左向右翻滾轉動2-3周或左右來回大於180度的轉動4-5次,但以前者好。然後正位仰臥,胃內腔壁已見有鋇液塗布,遊離鋇液積聚於胃底下。胃體,胃竇呈雙對比相。為使幽門前區與胃竇部的積液流出,可使病人略向左轉動,電視下可見鋇液全部流至胃底後,再恢複至仰臥正位,同時攝取胃體下部及胃竇部雙雙對相比點片。
(4仰臥右前斜胃幽門前區雙對比相:此位置亦可稱左後斜位或第一斜位,可使胃幽門前區、球部不相互重疊,同時亦可使十二指腸降段顯影,胃張力高者,胃竇趨向前後走向,則右前斜的角度須增大。適時點片。
(5仰臥左前斜位胃體雙對比相:亦稱第二斜位,病人由第一斜位緩慢向右轉至左前斜位,此時原積聚在胃底部內的鋇液有少量流至胃竇,在鋇液下流的過程中注意胃體小彎的情況,此時可見胃體前後壁及相鄰的胃小彎呈雙對比相。這一體位有時也可以見到被鋇充盈的竇部、幽門管、球部及十二指腸降部,不相互重疊,對鑒別球部是否真正變形縮小有時十分有用。適時點片。
(6胃底賁門:自左前斜位繼續向右轉,當胃底內的積鋇逐漸流出變淺、消失、出現雙對比相時,賁門口及其周圍結構的正麵相即可顯示。如此時賁門仍有積鋇不能流出時,可將檢查床頭側升高15-30度。促使鋇流出,這一位置的轉動應緩慢並需重複2-3次,充分利用潮礁現象的各相。此程序不但有利於賁門區病變的觀察,在轉動也能見到胃食管反流的發生,是食管胃連接區鋇劑檢查所必須采用的。設不同角度的點片。
(7俯臥右後斜位胃前壁雙對比相:病人俯臥於檢查台,向右轉身呈右後斜位。采用這一體位的目的是顯示胃竇部前壁的雙對比相。盡管如此,但因解剖原因,此體位的雙對比相常不滿意。胃竇內氣體較少時則呈現為少氣粘膜相。必要時還可使床麵傾斜至頭低足高。如再借助自身腹壁脂肪或用棉墊墊壓,可以顯示胃竇前壁的粘膜紋。適時點片。
(8俯臥左後斜胃體與胃竇部充分盈相:在上一體位攝片後,向左轉身呈左後斜位。使胃竇,幽門前區及十二指腸充盈鋇劑,此時胃底部則呈雙對比相。軀體旋轉角度視需要而定。這一體位即傳統法檢查中常用的臥位充盈相。它可以觀察胃體下部,胃竇部,大小彎的輪廓改變及發現胃壁的柔軟度變化。適時點片。
(9俯臥左後斜十二指腸充盈相:與上一體位相同,但觀察的目的不同,為了完整的顯示十二指腸的形態,大小。需要在電視下將軀體轉動至合適的角度適時點片
(10仰臥右前斜十二指腸雙對比相:病人由上一體位向右旋轉至仰臥右前斜約270度,使胃竇十二指腸由充盈相變成充氣擴張,可獲得幽門前區及十二指腸的雙對比相,為了顯示滿意,一般須取60度以上的右前斜位。高張力的胃甚至需要更大的傾斜。適時點片。
(11立位胃竇及球部充盈及加壓相:病人恢複立位,使胃體下部,胃竇部與十二指腸充盈鋇劑。然後依次壓迫球部,胃幽門部前區及胃竇等處。如檢查為近身操作時,檢查者可用傳統手法推與壓同時進行,效果更好。也可用遙控機上的機械臂壓迫,但壓迫力度不易控製,壓迫點也不易掌握,且推與壓不能同時進行。
(12立體位充盈相:患者取立位,在上一體位攝片後再加服濃度較低的鋇液150ml,胃體,胃竇及十二指腸呈充盈相,胃底部呈立位雙對比相,部分小腸也可顯示,應在透視下轉動體位,以充分顯示胃角切跡及十二指腸曲。適時點片。
(1)上述檢查共11個體位,12-13次攝片,經分析比較,上胃腸道絕大多數病變可在檢查中被顯示,因此可作為上胃腸道綜合鋇檢的規範程序。如在檢查中發現發現某處異常或可疑病變,則應對該部位做更多的,數目不限的攝片。
(2)食管下段病變常見,如反流性食管炎,裂孔疝等。這些疾病能否被檢出,檢查方法極為重要。因此上述程序中除對食管全程做立位透視觀察外,並在體位中對食管下段作臥位及動態觀察,有利於發現反流和食管下段粘膜皺襞改變情況。
(3)上述程序中仰臥正位,臥位右前斜位及仰臥左前斜,共三個胃雙對比相。它們可以相互補充,除可以較好地顯示近地壁病變外,還能借助前壁成像原理,認識和發現遠地壁病變,以彌補對胃前壁檢查的不足,特別是胃中部的前臂病變。
(4)在檢查中,可應病變影響,或功能的或精神的因素,鋇劑未能及時地經幽門管進入十二指腸,此時可使病人保持在右側臥位,片刻後,鋇劑常較快地進入。屬非禁忌證的幽門梗阻者可試服用胃複安2片後再試做觀察。
(5)本檢查程序雖是以體位為中心分段依次敘述,但切勿理解為固定體位的攝片。在檢查時必須強調連續性觀察,體位變換一般也要求在電視監視下進行。在體位變化時注意胃腔內鋇液在流動中的變化。發現病變時應使其反複多次呈現,並在動態成像過程中完成攝片。這對病變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
(6)賁門胃底區是癌腫多發部位之一,也是傳統單對比檢查時漏診較多的部位,本程序在體位中利用潮礁現象使絕大多數隆起及凹陷病變可以清楚地顯示。
(7)病人恢複至立位時,為加壓麵積最大的體位,經驗證明,加壓法是隆起病變最清楚的顯示方法,應盡可能采用。在遙控機上做檢查時,機械臂的加壓常嫌壓力不夠,則可取半立位,使鋇液量減少,壓迫效應可以體現。在雙對比區加壓慎用,避免出現“吻觸”“懸滴”等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