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靜止期是指在心動周期中,心肌運動最小,心室幾乎被 "凍結 "的時間間隔,是對心髒運動敏感的磁共振成像(MRI)或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的最佳采集窗口。在生理條件下,靜止期的長度被認為主要由心率決定。較短的心髒靜止期通常預示著獲得理想圖像質量的更大挑戰。因此,在文獻中,心髒靜止期的長度大多作為心髒成像的不利技術條件出現,其臨床意義長期被忽視。
心髒的 "運動 "和 "靜止 "可被視為 "硬幣的兩麵"。心髒功能或運動的交替預計會擾亂收縮和舒張模式,並改變心髒休息期。不幸的是,由於快速的心率在心血管疾病(CVDs)患者中很常見,所以缺乏關於心髒休息期的長度是否獨立地攜帶有關心血管病理的信息的數據。因此,靜息期的長度是否有可能成為代表心血管異常的獨立定量成像生物標誌物仍不清楚。
毛細血管後肺動脈高壓(PH)是一種由左心室(LV)充盈壓升高引起的威脅生命的心肺疾病。毛細血管後的PH通常產生於晚期心血管疾病,並伴有嚴重的左心功能紊亂或損傷,如心力衰竭(HF)。以前的研究已經報道了不同病因的PH病例的收縮期改變。為了盡量減少快速心率的影響,隻包括心率不高於80次/分鍾的參與者。
研究目的:
測試心髒休息期的長度在毛細血管後的PH中是否會發生改變。
方法和結果:
招募了26名毛細血管後的PH患者和20名健康對照者進行心髒磁共振成像(MRI)掃描。所有參與者的心率不高於80次/分鍾。剖析Cine磁共振成像(MRI,在四腔視圖下獲得)以確定收縮末期和舒張中期至末期的心髒休息期的長度。
在四腔心電圖上追蹤左心室和右心室的間隔和側麵的四個錨點(用色點表示)以追蹤心髒運動。休息期 "被定義為所有四個點在相鄰幀上的運動≤1mm。(A)舒張末期;(B)收縮末期;(C)舒張中期至末期;(D)心動周期中錨點的相對位置。
PH患者在舒張中期至晚期的休息時間比對照組短(17.5 ± 8.7% vs. 24.2 ± 4.2%,P = 0.003)。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線顯示,舒張期休息時間的比例(定義為舒張期/舒張期的長度)可以將PH患者與對照組區分開來[曲線下麵積(AUC)=0.83,95%置信區間(CI):0.71-0.96] 。在調整了潛在的混雜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心率和血壓)後,毛細血管後PH的存在是縮短舒張中期至晚期心髒休息時間的一個重要因素(β = -5.537,P = 0.023)。
研究結論:
毛細血管後PH值與中晚期舒張期的心髒休息時間較短獨立相關。心髒靜止期的長度有可能成為指示心血管健康的一個新的定量成像生物標誌物。
參考文獻:
Lin K, Sarnari R, Pathrose A, Gordon DZ, Markl M, Carr JC.C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tects shorter cardiac rest periods in postcapill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22 Jun 20:jeac113. doi: 10.1093/ehjci/jeac11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71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