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上海國際呼吸病研討會亮點

作者:CMT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12-11

  由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英國《髒器功能不全》雜誌、亞太呼吸治療學會、上海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6屆上海國際呼吸病研討會(ISRD)暨第17屆亞太呼吸治療學會(APARC)聯合會議於11月6-8日在上海召開。50位全球著名呼吸病和重症醫學專家發表了演講,近2000名醫師和研究者參會。此次盛會也成為中國學者展示風采的舞台,由中山醫院呼吸科白春學教授牽頭研製的“無線遠程肺功能監測器”及“無創呼吸機”受到高度關注。 

  除兩岸呼吸治療會議同時召開外,會後還舉辦了機械通氣高級學習班,由哈佛大學卡其馬裏科和國際呼吸治療學會主席沙利文等著名教授授課,250餘名學員參加。

  第6屆ISRD實現了自創始就倡導的理念,即成為真正的呼吸病國際交流平台。會議堅持英語演講、雙語幻燈,讓世界認識中國,也讓中國認識世界。 

  英文會場探討了“臨床呼吸病研究關鍵問題”、“COPD臨床管理和研究進展”、“肺癌當前治療”、“呼吸係統感染實驗室診斷和研究”、“ARDS治療進展”“肺疾病當前治療和生理學”等專題。並行中文會場探討了“肺癌現代治療”、“肺部感染現代治療”、“肺癌治療進展”、“慢性氣道疾病治療進展”等專題。 

  在“臨床呼吸病研究關鍵問題”專題,白春學教授介紹了中國COPD和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現狀及規範化管理迫切性。ATS前任主席戴維・因格巴介紹了促進ARDS肺水腫液吸收的手段和原因,並提示T3甲狀腺素在其中發揮作用。ATS現任主席喬・雷・賴特介紹了支氣管哮喘研究新發現,即表麵活性物質在先天和獲得性免疫中起橋梁作用。戴維・施瓦茨闡述了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的遺傳學基礎。 

  COPD ――演講者從支氣管擴張劑抗炎作用、COPD診斷標誌物和病因學、聯合藥物治療對患者預後的影響、重症患者對皮質類固醇的耐受性、COPD氣道重塑機製等方麵展示了COPD臨床研究進展,為規範化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ARDS ――在機械通氣過程中采用促進肺水腫液吸收藥物已有陽性試驗結果。 

  肺癌――探討了肺癌表觀遺傳學研究成果和靶向治療機製研究進展,肺癌發生、發展、轉移機製研究為新靶向藥物研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會議還討論了呼吸係統感染的病原學檢測,相同原理可用於目前H1N1病毒檢測。

關鍵字:呼吸,COPD,H1N1,ARDS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