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哮喘:正確診斷、規範治療、教育管理缺一不可

作者:申昆玲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01-08

  兒童哮喘時呼吸係統示意圖(右肺) 右下插圖顯示了氣道劇烈收縮時狀態,黃色為黏膜。

  2000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兒童哮喘累積患病率為0.25%~4.63%,與1990年調查累積患病率0.11%~2.03%相比,十年內兒童哮喘患病率平均上升了64.8%。

  2008年10月《中華兒科雜誌》發表了我國最新修訂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其中,正確診斷、規範治療教育管理是達到兒童哮喘控製目標不可或缺的三個環節。

  診斷:注重年齡特點、臨床表型和排除性標準

  哮喘診斷強調結合年齡特點、注重不同表型並應用排除性診斷標準。

  5歲以下兒童喘息的3種臨床表型雖然可用於預後判斷,但無法早期對患兒進行明確分類。因此,新指南提出了哮喘預測指數,應用陽性預測指數決定對5歲以下喘息兒童是否應用抗哮喘治療。

  哮喘症狀是非特異性的,因此要首先除外其他疾病所致喘息,才能診斷哮喘。

  僅根據病史、肺功能檢查、過敏狀態檢測很難確診哮喘,對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的充分了解以及對診斷性治療、輔助檢查的選擇應用和結果解釋均很重要。尤其是對嬰幼兒喘息、難治性哮喘和重症哮喘的診斷和評價尤為複雜,還需作更多更細致的臨床研究。

  治療:ICS與吸入型 速效β2受體激動劑仍為主導

  在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推廣已十餘年的今天,治療新理念也在逐步推出,但哮喘治療的兩個基本點,即吸入型糖皮質激素(ICS)和吸入型速效β2受體激動劑,仍占主導地位。

  在臨床實踐中,應充分把握兒童哮喘治療的基本點:① ICS是5歲以下兒童哮喘長期治療的最有效藥物,推薦使用小劑量ICS作為初始控製治療;② 對病毒誘發的反複喘息和輕度持續哮喘、無法應用或不願使用ICS及伴過敏性鼻炎的患兒,白三烯調節劑可作為一線用藥;③ 吸入型速效β2受體激動劑是目前最有效的誘導緩解藥物,是各年齡段兒童急性哮喘的首選藥物;④ 對各年齡段兒童患者都不應將吸入型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作為單藥治療,隻能在用適量ICS時聯合使用;⑤ 臨床緩解期仍應持續監測病情變化,並注重對過敏性鼻炎等合並症的治療。

  教育管理:醫師、社區、政府各司其職

  當前我國兒童哮喘防治教育工作絕大部分由一線兒科專業醫護人員承擔,而哮喘的長期規範化監測和管理也隻在為數不多的醫療單位得以實施,要實現指南細則和覆蓋全國各地區的患兒,依然任重道遠。

  除了完善對專業兒科醫療和保健工作者的繼續教育外,也要獲得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加強與各級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機構的合作,使更多掌握專業知識和有實踐經驗的兒科醫療保健人員加入到哮喘防治教育和管理這一基本環節中,使更多患兒受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申昆玲)

關鍵字:兒童哮喘,診斷,治療,教育管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