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髒病介入診療新技術一覽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童朝暉 徐莉莉 孫培培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8-11-27

  2002年,歐洲呼吸學會(ERS)和美國胸科學會(ATS)共同發表了一份關於介入肺髒病學的綱領性文件。該文件將介入肺髒病學定義為一門涉及呼吸病侵入性診斷和治療操作的醫學科學與技術。本文主要介紹以呼吸內鏡為主的介入診療技術進展。

診斷技術

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TBNA) TBNA是一種通過穿刺針吸或切割方法獲取氣管壁、肺實質及氣管支氣管相鄰部位縱隔內病變細胞學、組織學或微生物學標本的技術。

  TBNA在縱隔及肺門腫大淋巴結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肺癌早期診斷與分期、縱隔及管外型病灶活檢等方麵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該技術相對安全,並發症較少,可操作性優於縱隔鏡,已成為呼吸科醫師診斷縱隔疾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自熒光支氣管鏡 (AFB) AFB是基於細胞自發性熒光和電腦圖像分析技術的一種新型支氣管鏡,可顯著提高早期診斷肺癌及癌前病變的敏感性,使可能被普通支氣管鏡漏診的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得到及時診治。

  AFB還能明確腫瘤侵犯的邊界,為相應治療措施提供可靠依據,對診斷肺癌切除後邊緣腫瘤殘餘、肺癌術後複發等情況也有優勢。但AFB假陽性率較高,能否用於肺癌高危人群篩查還需進一步研究評價。

  支氣管內超聲(EBUS) 新型氣道內微型探頭具有與氣道壁緊密接觸的水囊,可清晰顯示氣道壁各層組織結構,並能準確區分鄰近的腫物、淋巴結和血管等結構。此外,EBUS可清楚顯示早期浸潤性腫瘤的侵犯深度及範圍,這對臨床醫師選擇腔內治療或手術切除、以及確定切除範圍,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EBUS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實時引導TBNA。新開發的EBUS專用支氣管鏡將一個可進行扇形掃描的微型超聲探頭內置於支氣管鏡前端,可在獲取周圍病灶影像的同時進行實時監視下TBNA,從而極大地提高了TBNA的診斷敏感性和準確性。前瞻性研究顯示,EBUS聯合TBNA對診斷縱隔及肺門腫大淋巴結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率分別高達85%~95.7%、100%和89%~97%。

  電磁導航支氣管鏡 (EMNB)  EMNB是現代電磁導航技術、虛擬支氣管鏡和三維CT成像技術相結合的新一代支氣管鏡檢術。該技術用體外電磁板來引導氣管內帶微傳感器的探針進行穿刺活檢,可顯著提高肺外周病灶的定位診斷率。

  光學相幹斷層掃描(OCT) OCT利用紅外線為判定波以獲得反射的組織斷層掃描圖像,其原理與超聲相似,但檢測的是光波而不是聲波,因此圖像清晰度特別高,並且空間分辨率可達 10~12 μm,能精確顯示微組織結構如上皮、黏膜固有層、腺體和軟骨。該技術使支氣管鏡具有了病理顯微鏡的功能。

  窄譜成像支氣管鏡 該設備通過特殊濾光裝置將紅、綠、藍三色的寬帶光過濾為窄譜藍光,窄譜光照射靶組織時能清晰顯示組織微血管網的分布情況,使操作者便於觀察支氣管黏膜的細微變化。

  硬質氣管鏡(硬鏡) 硬鏡可作為介入通道,允許各種器械進入氣道內,在直視下進行止血、支架釋放、取異物、消融治療(激光、電熱和冷凍等)、球囊擴張等操作,與可彎曲支氣管鏡配合使用可治療複雜氣道疾病。在進行介入操作時,硬鏡能同時保證氣道通暢和提供呼吸支持,故亦被稱為“通氣氣管鏡”。全麻下硬鏡操作是診斷兒童氣道疾病的主要方法。

  內科胸腔鏡 內科胸腔鏡屬於侵入性操作技術,能在直視下觀察胸膜腔的變化,並可進行胸膜壁層和(或)髒層活檢,因此對肺及胸膜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它主要被用於無創方法不能確診的胸腔積液患者的診治。

 治療方法

  氣道內支架置入 臨床應用的氣道支架主要有金屬支架和矽酮支架兩大類。支架置入可有效治療各種原因包括腫瘤、結核、慢性炎症、支氣管澱粉樣變、氣管支氣管軟化症及氣管切開後金屬外套管致氣管肉芽組織增生等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狹窄,尤其適用於惡性病變所致中央氣道狹窄。

  經支氣管鏡局部激光治療 激光穿透性強,其局部灼燒作用可分解腫瘤組織,解除氣道內良、惡性病變所致氣道狹窄和阻塞。激光能量高,組織切割速度快,但掌握不當易造成組織出血和穿孔,且價格昂貴。氣道外病變是激光治療的禁忌證。

  近距離放射治療 對於已接受大劑量體外放療而耐受不良的支氣管腔內惡性腫瘤患者,可應用支氣管腔內放射作為姑息治療,暫時緩解症狀。

  經支氣管鏡高頻電刀和氬等離子體凝固(APC) 二者均指通過高頻電流產生的熱量將組織迅速凝固或蒸發。APC通過氬等離子體介導電流而不直接接觸組織,隻能穿透幾毫米,較適合於淺表、廣泛的氣道病變。高頻電刀操作需直接接觸組織,可根據不同病變部位選擇不同的探頭和圈套。

  冷凍療法 在支氣管鏡引導下使用- 80℃液氮治療氣道良、惡性病變。治療氣道惡性病變的有效率可達 75 %以上,但必須反複多次治療。

  光動力療法 原理是用適當波長光照射血卟啉,使之發出熒光,產生毒性氧自由基,殺滅腫瘤細胞。該方法適用於治療較小( <3 cm )、無法手術的氣道惡性腫瘤。

  經支氣管鏡肺減容(BLVR) BLVR是治療重度肺氣腫的一種微創手段。主要方法是經支氣管鏡在氣腫肺區域安置單向閥使之萎陷,或向支氣管內注入纖維蛋白膠封堵致局部纖維化和肺不張。接受該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耐力及部分肺功能指標顯著改善。與外科肺減容相比,該技術具有創傷小、費用低、術後恢複時間短、並發症少等優點。嚴重肺氣腫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接受BLVR治療。

  支氣管熱成形術(BT) 即經支氣管鏡的支氣管射頻消融,近年來被研究用於哮喘治療。

  BT通過可控製的低能量對氣道平滑肌進行射頻消融,減少平滑肌數量,削弱氣道收縮能力,從而緩解哮喘症狀、改善肺功能。兩項關於哮喘患者的初步研究證實了該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明其可明顯降低氣道反應性、提高呼氣峰流速、增加無症狀天數,且未導致明顯不良反應。

關鍵字:肺髒病介入,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TBNA,肺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