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麼?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作者:王思露營養師 來源:王思露營養師 日期:20-02-03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發疾病”,隨著患病人數和治愈出院人數的增長,關於它的越來越多的“熱點言論”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科學預防,嚴格減少外出活動,做好個人的衛生防護,做到密切的健康監測和及時就醫,保持“優秀的健康習慣”。對於“新冠肺炎”來說,有些人需要格外注意,他們的“患病風險”更高,他們在生活中更需要重點“防控”,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更需要預防的人。

“新冠病毒”的汙染源和傳染途徑是什麼?

現有的證據顯示:

1.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中傳播;

2.沒有安全防護情況下與病人密切接觸;

3.觸摸被汙染的物體表麵,然後用被汙染的手觸碰嘴巴、鼻子或眼睛等。

4.接觸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動物。

先告訴大家一個基本的概念,請更正思維:

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說,其本身是一種“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的疾病”,隻要是某個人接觸到“足夠多的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即會患病,坊間流傳的“某種人根本不會患病”的言論屬於謠言,並不可信。

當然,凡事都有“輕重緩急”,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他們的患病風險的確會比正常人要高一些,值得大家去重視。

這些人患“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

需要重點防控的“老年群體”:

關注現在的“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年齡分布”,“老年人群”的占據比例是最大的,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皆屬於“年齡分布中的最大份額”。

相對而言,老年人群的機體能力處於下降階段,髒器能力和免疫能力皆低於年輕人,所以他們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擊敗”,患病風險自然會更高。

由於各種原因,經常出現在“人流密集場所”的人群: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來說,其傳染方式更多是“飛沫”傳染,因此,人多的地方,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自然就會更高。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甘於寂寞”,總是習慣到人多的地方停留、玩耍,有些人也可能是由於工作的特殊原因,然而在封閉、空氣不流暢且人流密集的地方更容易發生“病毒傳染”的情況,人多,病毒就多;空間小,病毒單位空間內的數量就多,這樣一來傳染的風險自然就會增高。

本身存在“某些基礎疾病”的人群:

通過官媒的數據報道,我們發現在公示的“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屬於本身存在呼吸係統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等問題的患者;存在嚴重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也屬於“新冠易感人群”,需要重點關注。

生活習慣不好、自身免疫力較低的人群:

如果您在平常的生活中並不喜歡運動鍛煉,如果您平日裏長期久坐、吸煙、飲酒;如果您很容易就會被旁邊的人傳染感冒,那證明您的“抵抗力相對較低”,這類人群也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這類人群需要靠譜調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模式,多鍛煉,吃動睡平衡安排,增強對病毒的防禦能力。

除此之外,像小朋友、孕婦以及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也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這些人更需要在生活中“重點防控”,避免被疫情侵襲。

科學預防,請這樣做:

避免“踏入”疫情高發區,從根本上降低風險。

相對而言,家裏是最安全的地方,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場所,人多病毒多,別給自己找麻煩。

在家,別忘了多通風、勤消毒;開窗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病毒的數量,預防呼吸係統疾病。

飯前便後要洗手,接觸過“雜物”後要洗手;總之要“勤洗手”,肥皂、洗手液與手要搓洗20秒以上。

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發熱或者相關呼吸道感染症狀,請佩戴口罩後立即就醫。

出門戴口罩,開車要戴口罩,與人溝通戴口罩,而且要戴“醫用外科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

關注“重點易感染人群”,做好科學的防護,希望患病人數越來越少,希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被傳染。

關鍵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源,傳播途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