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一種以“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著稱的呼吸係統疾病,被列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於慢阻肺的人數超過100萬。
慢性咳嗽別大意
這是慢阻肺首發症狀
慢阻肺其實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簡稱,是一種常見、多發的慢性呼吸係統疾病。“患者氣道和肺裏存在慢性炎症反應,因此有持續存在、不能完全恢複的氣流受限,並且會進行性加重。”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邢春燕表示,如果這種氣流受限急性加重或出現其他合並症,就會影響慢阻肺的整體嚴重程度。
慢阻肺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並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預計到2020年,全球慢阻肺死亡率將從1990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而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40歲以上成年人慢阻肺的總患病率為8.2%,其中中重度患者人數就超過1300萬。慢阻肺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僅次於心髒病、癌症、腦血管病的第四大殺手。
“慢阻肺的發病機製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多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邢春燕表示,吸煙、烹調或取暖煙霧、大氣汙染、各種病原體感染、幼兒肺部發育不良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慢性咳嗽是慢阻肺的常見首發症狀”,邢春燕介紹道,咳嗽之後大多會有痰,清晨較為明顯。氣短和呼吸困難則是慢阻肺的標誌性症狀,在病情早期主要是在體力勞動後出現這種情況,然而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即使隻是日常活動甚至是休息時也會感覺氣短,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喘息和胸悶的表現。
人體作為有機整體,身體各個係統運行密切相關,因為當慢阻肺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僅會影響呼吸係統,身體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慢阻肺導致的呼吸功能不全,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會引起肺性腦病、慢性肺源性心髒病和右心衰竭、氣胸、耐藥菌感染等。最終患者將喪失勞動和工作能力,生活難以自理,連最簡單的洗臉、吃飯、如廁都無法獨立完成。
尚無特效治愈方法
穩定期推薦長效支氣管擴張劑
“任何有慢性咳嗽、咳痰或者伴有呼吸困難症狀,有引起慢阻肺的有害顆粒和氣體接觸史(吸煙、職業暴露和空氣汙染等)的患者都應該被考慮患有慢阻肺的可能性。”邢春燕表示,具有慢阻肺家族史、過敏史、哮喘病史、吸煙和有害物質職業接觸史的人群,屬於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肺功能檢查對確診很重要,而胸部X線和CT檢查對慢阻肺的鑒別診斷、評估嚴重程度以及判斷有無合並肺部感染有重要作用。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愈方法。”邢春燕表示,其治療可分為穩定期的治療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療,其中穩定期治療的最大目標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急性發作、降低住院率。
藥物治療可以減輕慢阻肺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狀,增強身體活動耐受力。邢春燕介紹道:“藥物使用方法又可分為吸入和口服,吸入療法是治療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用藥辦法,可以使藥物直接到達下呼吸道,較小的劑量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吸入藥物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和糖皮質激素,穩定期更推薦使用長效支氣管擴張劑。”
邢春燕提醒道:一旦出現以下情況,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住院治療:呼吸困難明顯加重,尤其是休息狀態下出現呼吸困難;出現紫紺、外周水腫的症狀;出現明顯的頭暈、心悸、發熱、進食差等症狀。
“戒煙”必須有
還需鍛煉及身體活動
在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注意去除誘因,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對慢阻肺病情影響重大,寒冷季節要注意保暖,尤其積極預防治療感冒,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避免有害煙霧和粉塵,所有患者都應該戒煙,以在最大程度上減緩慢阻肺的病情發展。並發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以使用家庭氧療。
“慢阻肺患者因活動減少,可能逐漸喪失正常的體能和肌力,而在家裏通過規律的、適當的鍛煉和身體活動,可以維持甚至提高體能,減少住院次數。”邢春燕說道。
在剛開始鍛煉時,應該以間歇性練習為主,例如步行1-2分鍾,休息1分鍾,然後再重複,進行10-20次循環,相當於每天完成20分鍾步行,可以在鍛煉時同時吸氧。“建議每周鍛煉三天,如果少於這個頻率,體能不會有明顯改善。”邢春燕說道,總體來說運動強度應設定在患者最大心率水平的60%-80%,但對嚴重呼吸困難的患者來說,應谘詢專業醫生適當調整到適合自身的強度水平。
同時,邢春燕還推薦了腹式呼吸操以增強膈肌活動,增大通氣,從而改善肺功能。其中臥位操如下:仰臥位,頭部稍墊高,兩手自然放於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氣時力求胸部不動而將腹部向前挺出,呼氣時盡量收腹;用力呼氣,口唇縮起似吹口哨狀,讓氣流緩慢從齒縫或唇間呼出;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2-3倍。站立操:兩手插腰或雙手置於腹部,雙足略向兩側開立;深呼吸時兩手壓迫胸廓兩側或壓迫上腹部盡量使腹部凹陷,慢慢將氣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