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毛黴菌病

作者:shaosai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17-08-24

肺毛黴病(puhmonary mucormycosis)是由毛黴菌目致病菌引起的肺感染性疾病。雖然少見,但發展迅速,死亡率高。臨床上以毛黴菌和根黴菌較為常見,前者主要侵犯肺,後者多累及到鼻竇、眼、腦及消化道,並可血行播散到全身。肺毛黴菌病可為原發感染,也可繼發於鼻竇病變或毛黴菌敗血症。本研究為了評價肺毛黴菌病CT的動態變化和外周血嗜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ANC)的相關性,並將結果發表在Eur Radiol上。

自1997.2-2016.6共有20例免疫低下的病人經組織病理學證實為肺毛黴菌病的患者。在基線時CT檢查(n=20)和隨訪的CT檢查(n=15)中,評價肺部病變的特征和隨訪中的變化特點及其與ANC變化的相關性。

結果為,所有患者免疫低下。在首次CT檢查時,結節(≤3cm)或腫塊(>3cm)以及實性毛玻璃影(18/20, 90%)是最常見的影像學表現。在隨訪CT中,共有(13/15, 87%)處病灶發生形態學改變,包括反暈(RH)征、中心壞死和空氣新月征。盡管所有病例並未按著相同的時間線發生相似的形態學改變,不同的改變形式在所有的患者中都能觀察到。在13/15例患者中,形態學的連續變化與ANC的再生具有相關性。

本研究表明,肺毛黴菌病在CT圖像上通常表現為實性或結節/腫塊合並暈征。隨著治療和ANC的再生,形態學會出現RH征、中心壞死空洞或空氣新月征。

原始出處:

Nam BD, Kim TJ, Lee KS, et al,Pulmonary mucormycosis: serial morphologic change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indings.Eur Radiol. 2017.DOI: 10.1007/s00330-017-5007-5

關鍵字:肺毛黴菌病,,CT,,嗜中性粒細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