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與睡眠關係密切。生理睡眠引起的呼吸功能改變及通氣量降低對健康人並無影響,但對有呼吸係統基礎疾病者,則可能加重日間血氣指標異常、誘發呼吸衰竭。呼吸疾病也可並發非呼吸性睡眠障礙。睡眠呼吸障礙(SDB)即為與呼吸疾病和睡眠障礙相關的一類疾病。
臨床特點
SDB為常見疾病,據國外資料統計,呼吸科門診中約10%~40%患者可能與SDB相關。SDB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CSAHS)、陳-施呼吸、睡眠低通氣綜合征(SHVS)及呼吸努力相關微覺醒 (RERA)等臨床疾病,最常見為OSAHS。
關於SDB,臨床醫師應了解以下幾點:SDB發病率與COPD和哮喘接近,國外資料報告SDB發病率達2%~4%,且隨年齡、體重增加而上升;SDB為累及全身各係統的重要疾病,可顯著增加並發症發生率及患者死亡率;SDB為可治療疾病,尤其是無創呼吸機的應用可完全逆轉其病理生理改變,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後,並可降低醫療費用。
診斷與治療
70%~80%的SDB可通過常規問診和查體被明確診斷,家庭初篩可用於指導對多數典型患者的治療。美國已將家庭初篩診斷技術納入國家醫療保險範圍,該措施利於提高SDB診治水平、縮短患者等候時間和降低診斷費用。家庭初篩亦適用於我國,前提是加強對人群的培訓教育和提高專業人員的臨床技能。
與抗感染可作為診斷性治療相似的是,無創通氣治療後如果患者症狀顯著改善則可進一步證實SDB 診斷;反之,如果主要症狀(如白天嗜睡)改善不明顯則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睡眠障礙性疾病,如發作性睡病。對於常規睡眠呼吸監測未發現明顯異常的SDB(如上氣道阻力綜合征),觀察患者對無創通氣治療的反應有利於診斷。
除一般性治療(控製體重、適當運動、戒煙戒酒等)和糾正基礎疾病外,目前用於治療SDB的主要方法為氣道正壓通氣。
美國已將SDB列入慢性病管理範圍,醫療保險政策規定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報銷標準為: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15 次/小時;AHI介於5~14 次/小時 ,伴認知障礙、嗜睡等日間症狀,或合並高血壓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該標準將實驗室指標與臨床症狀相結合,其參考價值大且利於操作。
循證醫學證實,無創通氣治療可改善患者日間嗜睡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並可在3~6個月內使血壓降低。另外,CPAP可能使嗜睡所致交通事故的風險降低,並可降低卒中發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口腔矯形器可使下頜骨前移從而增加上呼吸道容積,但對AHI>30 次/小時的患者,療效不及CPAP。目前上呼吸道手術治療SDB的效果尚無循證醫學證據證實。
目前,對SDB的管理趨勢是“集成化模式”(上圖),從識別高危人群開始將幹預時間提前,其臨床管理目標主要為改善遠期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