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睡眠日:心理健康從良好睡眠開始

作者:曉蘭 整理 來源:CMT 日期:15-03-13

  3月21日將迎來第15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健康心理,良好睡眠”。很多人都明白,心理健康是軀體健康的保證,合理的睡眠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快節奏、大壓力的生活方式讓他們飽受各種睡眠障礙的困擾,失眠、入睡困難、白天嗜睡、夜間通宵不眠、睡眠倒錯、終日昏昏入睡等睡眠障礙比比皆是,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南昌二七醫院精神疾病診療中心高喜翠教授介紹,睡眠障礙患者很可能會伴隨一些精神情緒症狀,其中以抑鬱症狀最為常見,其次是焦慮、軀體化、敵對、強迫。失眠症患者比睡眠正常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理症狀,上述因子可能是引起功能性失眠的原因之一。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與其軀體化、焦慮和其他因子呈顯著正相關,失眠症患者伴有較多的軀體化症狀、焦慮情緒和其他情況。

  睡眠質量差容易產生或加重抑鬱或焦慮症狀,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使患者處於一個惡性循環狀態,這可能是導致失眠長期存在的原因。而抑鬱、焦慮、強迫等症狀與睡眠進程中的覺醒時間有密切聯係,即抑鬱、焦慮、強迫、症狀越重,患者入睡和維持睡眠越困難,覺醒時間越長,睡眠質量越差。潘集陽教授提醒,遭受睡眠障礙千萬不要扛。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心煩、不適,在醫院各科做過多種檢查均未見異常時,應該警惕是否患上睡眠障礙。

  失眠超3個月不愈應做睡眠檢查

  對於睡眠障礙,有些人因為不重視、不治療而遺留下身體健康隱患;有些人則盲目服用安眠藥物而導致藥物依賴。高喜翠教授提醒,國際睡眠醫學一般認為:失眠超過3個月為慢性失眠。而引起慢性失眠的原因非常複雜,在睡眠障礙國際分類中原因有11種之多,而每種類型的治療原則各有差別。因此為明確慢性失眠的性質和原因,須進行睡眠檢查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特別是久治不愈的頑固性失眠,其原因可能為更複雜的其他類型的睡眠障礙引起,更需要作睡眠檢查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

  另外,夜間的行為異常,包括睡行症(即夢遊症)、睡癱症、夜間夢話、磨牙、夜間遺尿,甚至長期做惡夢,都有可能是睡眠障礙。潘集陽教授又說,睡眠障礙的表現不僅在晚上,白天也會有症狀且容易被人們忽視,譬如有患者白天總感覺想睡覺,輕則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重則隻要是全神貫注的場合便會無法控製睡著。潘集陽教授建議,如果出現上述症狀的人群,最好做多導睡眠圖監測以明確診斷,以便及早進行治療。

  相關資料

  DRT腦神經功能綜合檢查(DRT)是迄今為止診斷睡眠障礙最準確的檢查方法。其工作原理是與多種先進技術配套使用,將大腦分為2腦區、4腦區和12腦區,並顯示每一腦區的檢測結果,僅8分鍾內就能夠精確定位病因;同步檢測中樞神經遞質高達9大類18種。利用多種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快速、無創、準確,定量檢測中樞神經遞質GABA(γ-氨基丁腺素)、Glu(穀氨酸)、5-HT(5-羥色胺)、Ach(乙酰膽堿)、NE(去甲腎上腺素)、DA(多巴胺)等多種神經遞質功能,獲得多種腦神經遞質的具體情況,從而分析出大腦功能區及神經元的活動狀態。

關鍵字:睡眠醫學,睡眠障礙,睡眠質量,心理健康,世界睡眠日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