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經動物實驗發現,蛋白質去唾液酸促紅細胞生成素(一種蛋白質)可使實驗鼠的腦細胞再生,從而改善腦白質損傷。
日本《每日新聞》網站14日報道說,名古屋市立大學研究生院教授澤本和延等人取得的這項成果,將有望應用於新生兒腦損傷治療等領域。
據澤本和延介紹,腦白質是大腦內神經纖維聚集的區域,之前的研究表明,腦白質部位的少突膠質細胞若受到損害,會出現走路困難等症狀。
研究人員用10隻出生5天的小鼠進行實驗。他們把小鼠關進塑料箱,箱內的低氧環境會減少流經小鼠大腦的血液量,進而對小鼠的腦白質造成傷害。這些小鼠逐漸出現了走路困難等症狀。
研究人員向其中5隻小鼠的體內注入去唾液酸促紅細胞生成素,而對另5隻不采取任何措施。
約2周後,被注入去唾液酸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小鼠大腦再生的少突膠質細胞的數量約是對照組小鼠的3倍。約1個月後,前一組小鼠走路的功能恢複到了接近正常的狀態。
本項研究的相關論文將於近期刊登在美國《幹細胞》雜誌網絡版。
•閱讀更多精神科內容請點擊:http://psy.cm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