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兒童額葉活動水平與病情相關

作者:小哲 摘編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3-09

  日前,蘇州大學附屬三院吳東青、王蘇弘、任豔玲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運用功能磁共振(fMRI)靜息態低頻振幅(ALFF)方法比較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兒童靜息腦活動與正常兒童的差別;結合症狀評分量表探討ADHD症狀嚴重程度與靜息自發腦活動是否存在相關性。研究指出,靜息狀態下ADHD的前額葉自發活動水平低下,某些功能相關腦區活動增強可作為補償機製;左額葉及右楔葉的靜息自發活動水平與ADHD症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該文發表在2011年第20卷第11期《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將學齡期ADHD32例,年齡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兒童30名,分別采集兩組兒童的靜息狀態fMRI腦血氧水平依賴(BOLD)信號,ALFF處理兩組BOLD圖像,進行雙樣本t檢驗獲取顯著性激活腦區圖。對ADHD組每個兒童症狀評分量表(RS-Ⅳ)總分與提取的相應顯著性腦區ALFF值進行相關分析獲得相關顯著腦區。

  結果ADHD與正常組比較,ALFF值減低腦區:右額上回(BA9,t=-4.61),左額上回內側(BA10,t=-3.63),左額中回(BA46,t=-4.09)及左前扣帶回(BA24,t =-4.02)。ALFF值增加腦區:左眶額葉內側(BA11,t=3.52),右楔葉(t=3.93),右枕中回(BA19,t=3.82),右側小腦(BA37,t=3.77),右顳中回(BA37,t=3.76),左旁中央小葉(BA6,t=3.77)。ADHD組ALFF與RS-Ⅳ總分相關顯著腦區:左額上回內側(P=0.009,r=0.492),右楔葉(P=0.024,r=0.433)。

  相關鏈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靜息功能磁共振低頻振幅成像與症狀評分相關研究

關鍵字: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靜息態功能磁共振,低頻振幅,症狀評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