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窺探你的心病苗頭

作者:瞿 晟 來源:生命時報 日期:13-02-19

  編者的話

  年節期間,多年不見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但四處走親訪友帶來的疲累,同學聚會時相互的攀比,假期結束前無比的焦慮等,都成了歡樂背後的心理隱憂。而平時,來自各方麵的壓力等因素,幾乎讓每個人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心病,發現它,排除它,身心才能健康。《生命時報》為此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副所長郭紅利,教我們發現自己或身邊人的一些心病苗頭。

  焦慮症

  坐立不安身體變差

  劉女士常在半夜被憋醒,醒來後胸口痛,有無法呼吸、瀕臨死亡的恐懼感。起初,她以為是心髒出了問題,看了不少內科醫生,做了各種檢查,結果都正常。平時,她總是提心吊膽,跟領導說話手心冒汗,丈夫回家晚了就心生懷疑……這些莫名的擔憂折磨得她身心俱疲,不得不走進精神科,最終被診斷為焦慮症。

  “焦慮有兩大典型症狀,一是廣泛性焦慮,也叫慢性焦慮,最突出的表現是患者整天坐立不安、提心吊膽,總覺得有不幸的事情即將發生。”北京安定醫院郭紅利介紹,廣泛性焦慮還可分為兩大類:無名焦慮,即患者沒有明確的焦慮對象,不知道為什麼焦慮;預期焦慮,即患者對可預計的或將要發生的事情擔心,如社交恐懼症患者對即將來臨的社交活動感到焦慮。“二是驚恐發作,也稱急性焦慮,患者發病急、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有瀕死感,有的人會大喊‘救命’,甚至叫救護車。在劉女士身上,這兩大症狀都很明顯。”焦慮症患者同時會伴有植物神經紊亂症狀,比如口幹舌燥、尿頻尿急、失眠、胃疼、頭疼等,有的女性還會月經不調,被稱為“軀體性焦慮”。

  如果你陷入焦慮,先要問自己:我在擔憂什麼?我的擔心或恐懼有實質內容嗎?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擔心,再找出解決方法,千萬不要放大情緒。同時,可以做一些轉移注意力的事情,比如陪朋友逛街、做運動。如果身邊有患焦慮症的親友,應鼓勵他們去正規專科醫院治療。此外,還可耐心聆聽他們的心聲,多聊積極的話題,或一起深呼吸,他們的情緒狀態自然會好轉。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軀體性焦慮常被誤認為生理疾病,如果周圍的人出現身體不適,但體檢結果正常,我們就要想到焦慮症的可能,及時帶他們到專業機構檢查。▲

  抑鬱症

  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曉航從名牌大學畢業後,就去了英國留學。半年前,心懷抱負的他學成歸來,想找一份能大顯身手的工作,但合適的工作機會總與他失之交臂。或許是無法接受從天上到地下的落差,一向倒頭就睡的他開始失眠,心裏覺得對不起父母的養育,孤僻、悲觀,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北京安定醫院郭紅利說,這些症狀已經說明曉航有抑鬱傾向了。“抑鬱症有三大表現,即情緒差、反應慢、活動少。”情緒差表現為,覺得一切都沒意思,經常感到委屈,缺乏自信,有無助感,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反應慢指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思維能力下降,工作、學習效率不高;活動少體現在渾身沒勁,對以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也有的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有50%—70%的抑鬱症患者會出現焦慮症狀,還有一部分人可能伴有強迫症狀,腦子裏總想著某件事情,趕也趕不走。有少部分人會出現恐懼,比如總擔心家人出事等。

  “從程度上來說,抑鬱症分輕、中、重三種。”郭紅利指出,輕度抑鬱患者不太影響工作和生活,通過心理調節和治療可以恢複,而中度和重度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尤其是重度患者,會出現幻覺,極易產生自責自罪的心理,總認為自己每天都在犯錯,甚至認為自己活著是他人的災難。這種心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自殺行為。有數據顯示,六成以上的抑鬱症患者有過自殺想法或行為,15%的抑鬱症患者因自殺身亡。

  抑鬱症有著“高發病、高複發、高致殘”的特點,但遺憾的是,至今抑鬱症還被很多人當成“思想問題”,得不到正規治療。如果自己或身邊的親友有上述症狀,並持續兩周以上,就說明抑鬱症已悄然來襲,應盡快到專科醫院就診。及時掃除情緒垃圾很重要,可以通過向親友傾訴、寫快樂日記等方式驅散內心的陰霾。同時,要認清自己內心的需求,不跟自己較勁、不與別人攀比,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此外,降低對物質的需求和對自己的期望,精神上會更滿足。最後,花些心思,時常給生活加點“料”,比如聽聽相聲,用精神勝利法看待挫折,也許能改變沮喪的心情。▲

  強迫症

  一遍遍洗手鎖門

  李芳是一名嚴謹的護士,總能在混亂的病房中忙而不亂。可半年前,她被調到陌生的接診室工作。那裏規矩很多:隨手關門、關電源,病例要及時歸檔等,鬧得李芳每天下班前都要檢查很久才敢走。日子久了,這一習慣與不安的情緒竟蔓延到她的生活中。上班前,她總要反複檢查門是否鎖好,常常樓上樓下跑,最多能檢查1小時。有時,她到了醫院仍生怕門沒鎖好,甚至打電話逼老公回去檢查。終於,丈夫受不了她的異常,帶她去醫院,醫生診斷她是強迫症。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強迫症的患病率約為1%。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點強迫傾向,比如,有的人走路會下意識地走在地磚裏麵,盡量不踩到邊線。這些強迫行為不影響生活,不引起嚴重焦慮等情緒障礙,無需擔憂。但如果到了強迫症的地步,就會使自己和家人都很痛苦。比如,有患者洗手要洗3—4小時,手都快洗破了,他還要求家人也如此洗手;從外麵回來,衣服不能拿進門廳,否則他就會把家裏所有能洗的東西全部清洗,讓家人難以忍受。除了案例中的強迫檢查外,強迫症還有4種典型跡象。1.強迫儀式動作:各種日常活動都要有一套固定動作,如睡前一定要按順序脫衣服,並按固定的規律放置,否則會感到不安,並重新穿好衣服,再脫一次。2.強迫性窮思竭慮:對常見現象或事件反複思考,明知毫無意義,卻不能克製,比如,“房子為什麼朝南而不朝北”等。3.強迫意向:出現明知不合理的念頭,卻無法控製意向的發生。如母親抱小孩走到河邊,突然產生將小孩扔到河裏去的想法。4.強迫性對立思維:有些人看到“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白”;看到“安全”則聯想到“危險”。

  強迫症是令人苦惱的。如果自己或親友出現類似的情況,持續存在,難以自行化解,並且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應該盡快到精神衛生機構就醫。患者自己要解除對強迫症狀的緊張和焦慮感,對症狀采取不理、不怕、不對抗的態度,接納強迫症狀,順其自然,帶著症狀去生活。▲

  精神分裂症

  生活在幻覺和妄想中

  小麗連續兩年高考落榜,家人覺得她心理狀態不好,建議她工作或讀大專,她卻堅持繼續複讀。開學後,小麗的性格發生了變化。在學校,她認為人人都想害她,不敢主動尋求別人幫助;在家會發呆,自言自語,或暗自發笑。她不再吃深色的東西,認為對身體不好;家裏的筷子也不用,非要買一次性的,覺得幹淨。家長起初以為她是抑鬱症,帶她去精神衛生中心就診,卻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由於人們對精神分裂症的認識有限,誤解歧視很多,加之症狀複雜,導致患者常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精神分裂症有三大典型症狀:幻覺、妄想、沒有自知力,表現為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和內心體驗不協調,脫離現實。如果你發現身邊人有下列表現,就要留心了。1.情感變化:對親人冷淡不關心,與朋友疏遠,因一點小事大發雷霆。2.行為異常:行為讓人難以理解,喜歡獨處或自語自笑,生活懶散、發呆發愣、蒙頭大睡、外出遊蕩。3.敏感多疑:對親友、同事的言行特別在意,覺得人們的神色反常,大家都對自己使壞。4.性格改變:原先活潑、熱情的人,變得沉默、孤僻;原本愛幹淨的人變得不修邊幅;原來循規蹈矩的人變得經常遲到、早退、曠工,對批評不在乎。5.脫離現實:沉溺於幻想之中,做“白日夢”。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無自知力,因此更需要身邊的親友留意。如果有人出現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帶他們到正規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關鍵字:強迫檢查,抑鬱症,強迫症,強迫症狀,焦慮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