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等精神疾病被認為與發育期的心理壓力有關,但人們對此一直不知其所以然。日本名城大學藥學係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動物實驗表明,發育期心理壓力導致的精神疾病,主要由基因變異和生長環境雙重因素決定。這一發現將有助於開發出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
研究人員培養出攜帶特定變異基因的實驗鼠,這種基因變異可能與精神疾病的發病相關。從實驗鼠出生5周起(相當於人類的青春期),研究人員將其單獨隔離飼養連續3周,並給實驗鼠施加精神壓力。3周後,實驗鼠出現了對聲音過敏反應以及意誌消沉等症狀。
而如果將攜帶變異基因的實驗鼠集體飼養,實驗鼠不會出現精神疾病的症狀。基因正常的實驗鼠,即使隔離飼養也不會發病。研究小組帶頭人、名城大學特聘教授鍋島俊隆說:“這說明精神疾病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方麵的作用。”
研究人員還發現,發病實驗鼠會出現一些異常,比如血液中應激激素的量增加,腦內與注意力和決策有關的神經回路無法產生特定的酶,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量減少和作用下降等。不過在給實驗鼠注射阻斷應激激素受體的藥物後,相應症狀出現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