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焦慮感的分子機製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19-12-23

在美國,將近4000萬人患有焦慮症。盡管存在多種治療選擇,但治療成功的方式各不相同,許多人直到開始服用抗抑鬱藥數周或數月後才對治療產生反應。其他藥物,例如苯二氮卓類藥物,可以迅速緩解症狀,但可能有副作用和風險,長期服用時尤其如此,因此需要更好的治療方法。

最近,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新的搜索方法,為焦慮的臨床前研究開發了一種合理的方法。該小組發現了209個以上的基因,這些基因的活性隨焦慮症的種類而變化,因此可能是藥物開發的新目標。結果發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

共同通訊作者伊拉娜·布勞恩(Ilana Braun)表示:“在過去的50年中,治療瞬時焦慮症的進展不大,部分原因是臨床前模型難以準確反映人類焦慮症。動物模型症狀往往偏重,這限製了我們研究焦慮症及其神經化學特性的能力。”

為了改善對焦慮症的研究,Braun與布裏格姆醫學工程係的副生物工程師Aaron Goldman博士開展了合作。“在癌症研究中,我們使用計算模型,采用數學建模和計算方法,將它們與基因表達RNA測序或蛋白質分析結合在一起,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在實驗室中使用這些工具,並將其應用於焦慮症,從而開發出一種更合理的方式來應對焦慮症。”

Braun,Goldman及其同事通過首先研究了遺傳背景以及表現正常的小鼠。小鼠進行了一係列行為測試,研究人員從中選擇了性能差異最大的小鼠品係。然後,他們將計算模型和RNA測序聯合使用,用於將小鼠的焦慮症狀進行分類,將小鼠分為低,中和高焦慮症。

之後,研究小組在上述三類焦慮症小鼠的杏仁核中發現了很大程度的分子變異,總計有超過209個基因具有不同的活性水平。其中包括與突觸可塑性(學習和記憶)相關的基因變化,以及與激素(例如雌二醇(最強的雌激素形式)和催乳素(與懷孕和母乳喂養相關的激素))表達相關的基因變化。研究小組還發現了與G蛋白偶聯受體有關的變化,包括此前研究發現的,與血管形成有關但從未與焦慮狀態有關的受體。

關鍵字:焦慮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