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的幹預措施或許並不足以治療焦慮症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19-11-27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康涅狄格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無論接受何種治療,隻有20%被診斷為焦慮症的年輕人能夠長期保持健康狀態。心理學家Golda Ginsburg表示,當接受最好的療法後,隻有很少的孩子們會保持無疾病症狀的狀態,這讓我們很氣餒,與目前的模式相比,定期的心理健康檢查或許是治療焦慮症更好的方法。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319名年齡在10-25歲的年輕人進行追蹤調查,這些參與者分別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馬裏蘭州及賓夕法尼亞州,其都被診斷為孤立、社交或一般焦慮症等。研究人員給予其舍曲林(sertraline)療法或認知行為療法,或者兩種療法結合使用,隨後每年對參與者進行隨訪,持續四年時間;後期研究人員評估了參與者的焦慮水平,但並未對其進行治療,隨後研究人員分別在1年、2年、5年和10年時對參與者進行單一的隨訪,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連續四年每年對因焦慮而接受治療的參與者進行評估。

        後期的追蹤能幫助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疾病複發、康複以及再度複發的患者,以及一些保持焦慮狀態和保持良好狀態的人群;研究者指出,20%的人群在接受療法後能夠保持良好狀態,而且每次隨訪時其焦慮程度均較低,但大約一半的患者至少複發過一次,30%的患者出現了長期焦慮,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出現長期慢性焦慮,而其它預測慢性焦慮的患者也經曆了更多的負麵生活事件、家庭溝通不暢或社交恐懼症等。

        研究者發現,那些對療法產生反應的年輕人或許更易於保持良好狀態,而且不同類型療法治療的患者的長期預後並無差異,這就意味著,如果居住地附近沒有認知行為療法臨床醫生的話,藥物治療或許同樣有效。此外研究者還發現,如果得到家人支持並且保持積極交流方式的話,孩子們的表現或許會更好,研究者Ginsburg建議應該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幫助,與孩子和治療師交流,比如為何建議這種療法?是否治療師能夠進行認知行為療法的培訓?如何強化在本周治療中學到的東西,但是一定要注意,一次幹預或許並不夠。

        最後研究者Ginsburg說道,如果我們能把它們做好,我們還應該保持,當然了,我們還需要一種不同的心理健康模式,其中就包括定期檢查的模式。

關鍵字:焦慮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