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由來自伯明翰大學以及紐約州立大學研究者們的一項研究結果,睡眠時間少於8個小時會導致焦慮症以及抑鬱症發生風險的上升。
來自伯明翰大學心理係的教授Meredith Coles以及研究生Jacob Nota采集了人們睡眠時間以及負麵情緒等信息。誌願者們被要求觀看一係列不同類型的圖片,以引發情緒反饋,之後研究者們追蹤了他們眼球的運動情況。結果顯示,正常睡眠的破壞會導致人們難以從負麵信息中走出來。這說明睡眠時間不充足或許是人們產生負麵情緒的關鍵原因。
“我們發現其中一些人會在接受負麵信息之後久久不能夠解脫,而另外一些人則能夠快速脫離並且繼續前行”。這些負麵的想法會使得人們更加容易患精神紊亂相關疾病。
“我們認為這十分重要。反複的負麵想法會導致一些精神紊亂症狀的出現,例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等”,Coles說道:“而睡眠時間的不足與其之間的相關性確是首次被發現”。
進一步,研究者們檢測了睡眠的長度與持久性是否會對精神紊亂症狀產生影響。如果他們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這項研究將會對心理學家尋找治療抑鬱症與焦慮症提供新的思路。畢竟調控睡眠的時間與生物鍾相比服用藥物更加健康。
這篇文章名為:“Shorter sleep duration and longer sleep onset latency are related to difficulty disengaging attention from negative emotional images in individuals with elevated transdiagnostic 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發表在《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