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分析了普通人群飲食與抑鬱症之間的關聯,他們並未評估因果關係,換句話說,這項研究並不是為了闡明是否攝入黑巧克力能夠減輕患者的抑鬱症症狀。
研究人員做了什麼工作?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United State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計劃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其展示了在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樣本中,健康、營養和其它因素是多麼的普遍,參與者通過兩種方式來報告他們在過去24小時吃了什麼,首先他們利用標準調查問卷的方式回答飲食調查員的問題,其次他們通過電話訪談的形式回憶所攝入的東西。
研究人員根據兩次的隨訪來計算參與者攝入的巧克力水平,黑巧克力至少要含有45%的可可固體才能被稱為是黑巧克力,研究人員在分析中排除了那些攝入大量巧克力的人群、以及體重不足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剩下的數據(來自13626名參與者)被分為兩部分,一種是按照巧克力的消耗進行分類,包括不吃巧克力、吃巧克力但不吃黑巧克力以及攝入任何黑巧克力,另一種方法則是通過攝入巧克力的水平來進行分類,包括不吃巧克力、然而從根據巧克力攝入量從最低到最高進行分組。
研究者讓參與者完成了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並詢問其在過去兩周內出現抑鬱症狀的頻率,以此來評估參與者的抑鬱症症狀。同時研究者還控製了其它可能影響巧克力攝入和抑鬱症之間關聯的因素,比如體重、性別、社會經濟因素、吸煙、攝入糖和鍛煉等。
研究者發現了什麼?
在整個樣本中,1332人(11%)表示他們在兩次24小時的膳食調查過程中攝入過巧克力,隻有148人(1.1%)吃過黑巧克力。共有1009人(7.4%)出現了抑鬱症症狀,在對其它因素進行調整後,研究人員發現,攝入巧克力與個體抑鬱症症狀之間並無任何關係。然而,相比沒有攝入巧克力的人群而言,攝入黑巧克力的人群報告臨床相關抑鬱症的幾率下降了70%;當調查巧克力攝入量時,攝入最多巧克力的人群更有可能表現出抑鬱症症狀較少的狀況。
這項研究的局限性
雖然此項研究的數據規模讓人印象深刻,但研究者的調查和結論存在主要限製,首先,評估巧克力的攝入量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個體在一天之中攝入的巧克力水平會表現出不同,而詢問人群在24小時內攝入的東西並不是一種準確的方式;其次就是參與者是否報告了他們真正所攝入的東西,比如如果你昨天吃了一塊巧克力,你會告訴飲食調查員嗎?這或許就是這項研究中為何很少有人報告他們吃了巧克力,而零售數據卻告訴了我們參與者到底攝入了什麼。
分析中,僅有1.1%的人群攝入了黑巧克力,當他們攝入黑巧克力時,攝入量實際非常少(大約每天12克),僅有兩人報告了抑鬱症臨床症狀,而且是在攝入任何黑巧克力時。研究者表示,攝入巧克力最多的人群(每天104-454克)出現抑鬱症症狀的概率下降了近乎60%,但那些每天攝入100克的人群出現抑鬱症症狀的幾率下降了大約30%。
盲審
巧克力製造商一直是巧克力產品研究的良好資金來源,對於黑巧克力而言,在研究中僅有1.1%的人群平均每天會攝入11.7克的黑巧克力(至少含有45%的可可固體),在這一組研究對象中,其報告的臨床相關抑鬱症症狀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從收集到的數據中得到任何真實的結論似乎都是無效的。
實際上,抑鬱症的症狀在巧克力攝入量第三高的人群中最為常見(每天吃100克巧克力),其次是每天攝入4-35克巧克力的人群、每天攝入37-95克巧克力的人群以及每天攝入104-454克巧克力的人群。最後研究者表示,很多基本問題都來自於測定和許多混雜的因素,相關研究結果並不能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多吃巧克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