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鑒別出誘發失眠症的7個風險基因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19-05-13

        失眠症或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麵對最多的健康抱怨了,甚至在治療後,睡眠不足也一直困擾著人們的健康,本文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了和失眠症相關的風險基因,這對於揭示誘發失眠症的原因非常重要。研究者Van Someren認為,這項研究是從神經元之間“交流溝通”的水平上對失眠症進行理解,我們希望後期能夠開發出治療失眠症的新型療法。

        目前很少有研究能夠闡明失眠症的發病原因及風險因素,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來自113006名個體的組織進行研究發現了7個和失眠症相關的風險基因,這些基因在細胞基因轉錄調節過程以及胞吐作用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研究者表示,其中一種名為MEIS1的基因,在此前研究中和兩種睡眠障礙直接相關,比如睡眠時出現周期性肢體運動(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 PLMS)和睡眠腳動症(RLS);在同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聯合研究後,研究人員推斷,基因的遺傳突變似乎會引發上述三種睡眠障礙(包括失眠症),其中PLMS和RLS的主要特征為不安分的運動和感覺,而失眠症的主要特點則為一種不安分的大腦意識流。

        研究者同時還發現了其它特點之間強烈的遺傳重疊現象,比如焦慮性障礙、抑鬱、神經質以及較低的主觀幸福感,當然這也是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因為這些特點也趨向於和失眠症密切相關。同時研究人員還研究了相同的遺傳突變對於男性和女性的重要性,結果表明,部分遺傳突變是不同的,這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不同的生物學機製更有可能趨向於誘發男性和女性出現失眠;研究者還闡明了男性和女性在失眠症流行率上的差異,其中包括50歲以上的人群,而33%的女性都表示經曆過失眠症,而男性的比例則為24%。

        如今研究人員通過對數千名個體進行診斷和DNA的追蹤研究就能夠找到誘發疾病的風險基因,英國的生物樣本庫並不含有和失眠症診斷相關的信息,但研究人員可以詢問參與者是否發現睡眠很困難或者有著持續良好的睡眠習慣;通過充分利用來自荷蘭睡眠數據庫中的信息,英國生物樣本庫也首次實現了對失眠症個體的特征進行分析確定,當然後期研究人員還希望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開發出治療失眠症的新型靶向性療法。

關鍵字:失眠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