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6歲,反複心悸、胸悶、氣急、胸痛,伴反複間隙性房顫三年,做過冠狀動脈造影陰性,也曾被心內科推薦給精神專科醫院就診,患者為了治療她的症狀,將信將疑到前往就診,通過問診也沒有量表檢查,開了黛力新及西酞普蘭,患者看了藥物說明書後就不敢吃了。
以後患者用盡各種方法治療她的胸悶胸痛,打過針灸、吃過中藥,也拜過神,信耶穌。
本次因心髒再次不適看急診被醫生推薦而來,患者軀體化症狀自評量表SSS66分,PHQ23分,GAD21分,考慮患者嚴重焦慮抑鬱伴軀體化症狀,但即便如此,患者也是堅決否認自己是抑鬱症,自認為性格開朗,量表上反映的問題是因為身體上有不適導致的,而不是情緒問題導致的,但在量表的證據麵前最終說服了患者接受抗焦慮抑鬱藥物治療。
根據SSS量表的分值超過60分直接上怡諾思150mg,利培酮1mg,以後複診兩次治療一個半月,患者症狀基本消失,SSS27分,PHQ2分GAD1分。
需要說明的是:一開始就診時,患者並不相信這次看病也能治療好她。因為她的三年看病過程,已經讓她失去了信心,覺得任何人都看不好她的病,但這次是醫生的一句話把她鎮住了:“吃我的藥不好我負責!”這使患者下決心接受抗焦慮抑鬱藥物治療,果然僅僅治療了不到兩個月,奇跡發生了——困擾患者三年的症狀基本消除,患者說長這麼大,還沒有哪件事讓她覺得有這麼明顯和靠譜。
小夥伴們,不得不說,這是不是量表的力量?我認為根據量表的分值選擇藥物,進行分層治療是本次治療成功的關鍵。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