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睡眠問題的行為幹預比較!

作者:xing.T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17-09-13

嬰兒睡眠障礙與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或精神創傷、心理緊張等因素密切相關。兒科領域權威雜誌Pediatrics上發表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結果,該研究旨在評價行為幹預對嬰兒睡眠/覺醒、父母和嬰兒應激、兒童後期情緒/行為問題和親子依戀的影響。

該研究共納入了43例(6-16個月,63%為女孩)嬰兒,隨機接受逐漸消退(n = 14)、入睡時間消退(n=15)或睡眠教育對照(n=14)等行為幹預。睡眠指標包括父母報告的睡眠日記和嬰兒腕動計結果。嬰兒應激是通過測量早晨和下午的唾液皮質醇以及母親自我報告的情緒和應激來衡量。進行幹預十二個月後,母親對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進行評估,並且通過母子接受陌生情境來探討親子依戀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對於接受逐漸消退和入睡時間消退行為幹預的嬰兒睡眠潛伏期(P<0.05)、覺醒次數(P<0.0001)和入睡後醒來(P=0.01)與睡眠潛伏期大幅減少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並且接受逐漸消退行為幹預的嬰兒入睡後覺醒次數和入睡後覺醒均有大幅減少。與對照組相比,接受逐漸消退和入睡時間消退行為幹預的嬰兒唾液皮質醇含量表現出輕微到中等程度的下降。母親應激結果顯示接受逐漸消退和入睡時間消退的嬰兒在行為幹預第一個月後也出現了輕微到中等程度的減弱,但情緒沒有差異。在12個月的隨訪中,在情感和行為問題上沒有出現顯著的差異,並且在不安全的依戀類型之間也沒有顯著差異。

由此可見,接受逐漸消退和入睡時間消退行為幹預相比於對照組都能顯著地提高睡眠質量,但對親子依戀或兒童情緒和行為不會產生不良的應激反應或長期效應。

原始出處:

Gradisar M,et al.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Infant Sleep Proble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Pediatrics. 2017.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7/6/e20151486.long

關鍵字:嬰兒,,睡眠問題,,行為幹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