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用藥錯誤防範

作者:李曉玲 白向榮 元華龍 張曉樂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10-23

  國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患者的比例逐漸增加。老年患者通常記憶力減退,且常存在一人多病、合並用藥的現象,極易造成使用環節的用藥錯誤。另外,由於老年患者組織器官發生退行性改變、功能老化、適應力減退,影響藥物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過程,同時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因此一旦發生用藥錯誤,可能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機體損害。

  為了最大限度避免老年用藥群體的用藥錯誤,需要醫務人員與患者嚴格規範用藥過程的各個環節,保證老年患者的用藥安全。以下為常見老年患者用藥錯誤的典型案例。

  服用方法錯誤

  典型案例

  患者,男,69歲,因“間斷發熱伴咳嗽、咳痰3個月,加重3天伴喘息”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0年。患者曾在外院因COPD急性加重入院治療,出院後醫生給予潑尼鬆口服維持治療。

  患者出院時醫生所開帶藥處方為潑尼鬆1瓶,規格為5 mg×100片。患者獨自居住,服用潑尼鬆20 mg qd,直至全部服完後停用。此次由於病情再次加重入院。

  案例分析

  COPD患者在住院期間為減輕喘息的急性加重,須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但長期使用對垂體腎上腺軸有抑製作用,因此患者出院後需要口服進行序貫治療,直至減量停用(見表)。

老年患者用藥錯誤的防範

  此例患者出院帶藥潑尼鬆本應逐漸減量,最後5 mg qd使用1周後停用,共需潑尼鬆70片,用藥4周。由於出院帶藥隻能開具整瓶包裝,因此患者帶藥1瓶(100片)。本例為老年患者,理解力和記憶力差,且獨自居住,未按醫囑逐漸減量服用,而是采用20 mg qd的方法一直將100片服用完畢,然後突然停藥,導致症狀反跳,再次入院治療。

  預防策略

  1.采用提高老年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工具 通過設計針對老年患者的用藥提醒工具,如藥品提醒定時器、遠程短信提醒等手段,提高老年患者正確用藥及用藥依從性。

  2.出院患者單劑量包裝發藥 對於老年患者的藥物,采用單劑量包裝發藥的形式。按照療程計算患者的實際使用量,從而避免漏服、多服、錯服的發生。

  3.對老年患者用藥應詳細交代 藥師和護士應加強老年患者出院帶藥交代,遇老年患者認知或記憶功能明顯障礙時,應向其家屬進行詳細交代,尤其是有特殊或複雜使用方法的藥物更要重點交代,並確認患者已完全理解。

  藥物服用錯誤

  典型案例

  患者,女,71歲。因“冠心病、白細胞減少症、癡呆”入院。患者既往服用地高辛0.25 mg(1片) qd治療冠心病。醫生予利可君片20 mg(1片)每日3次(tid)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取藥時為攜帶方便,將地高辛、利可君外包裝扔掉,兩種藥物的錫板混在一起帶回家中。

  回家後由於無法辨認兩種藥物,誤將地高辛當成利可君服用,導致服用方法改為利可君20 mg(1片) qd,地高辛0.25 mg tid。服用3天後,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視物模糊等症狀。送至醫院急診,急查地高辛藥物濃度3.5 ng/ml,遂停服地高辛,4日後複查地高辛血藥濃度為0.69 ng/ml,患者症狀明顯緩解。

  案例分析

  地高辛常用劑量1日1次,1次0.25 mg(1片),外觀為白色片劑,兩麵無標記。利可君用於預防、治療白細胞減少症及血小板減少症治療。常用劑量為1日3次,1次1片(20 mg),外觀為白色片劑,大小類似於地高辛片,不同在於利可君一麵刻有“LK”字樣。患者由於僅記得兩種藥物,一種是1次1片,一種是1日3次,1次1片,但沒有分清地高辛和利可君,從而導致服用藥物錯誤。

  預防策略

  1.對地高辛等治療範圍窄的藥物應給予特殊管理,如采用特殊的表述形式,或用明顯標示的顏色等。

  2. 在配發這些特殊藥物,藥師對患者應仔細說明用藥方法。

  藥品交代錯誤

  典型案例

  患者,女,90歲,因“高血壓、糖尿病”入院。患者使用替米沙坦80 mg進行降壓治療。護士領藥後給予患者,但未詳細交代用法。替米沙坦為鋁箔包裝,在使用前必須除去鋁箔。但患者並未打開鋁箔而將帶鋁箔的藥片一起吞服。在治療3天後患者血壓上升,同時患者拒絕服用替米沙坦。經醫生詢問得知患者沒有將鋁箔打開服用藥片,從而導致錯誤的發生。

  案例分析

  由於替米沙坦具有吸濕性,在室外暴露2小時後就會變色,使藥效降低。為避免吸濕,替米沙坦外麵包有一層鋁箔,在使用前除去。護士沒有對患者進行用藥交代,導致患者將替米沙坦片連同鋁箔一同服用。帶鋁箔的替米沙坦不能在體內代謝,不能起到控製血壓的作用,導致血壓上升。

  預防措施

  由於老年患者認知能力下降,一些特殊藥物的使用方法應詳細為患者描述,同時,應該確認患者已經理解和掌握,從而避免用藥錯誤的發生。

  給藥途徑錯誤

  典型案例

  患者,男,89歲,因發熱咳嗽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查體:體溫38.5℃。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醫生給予解熱鎮痛藥吲哚美辛栓外用,並交代患者用藥方法。

  患者取藥回家後將吲哚美辛栓口服,服藥後感到胃部不適,仍發熱。再次入院。經醫生查問,患者誤將外用吲哚美辛栓口服,遂停止使用吲哚美辛,換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治療,患者情況好轉,2日後症狀消失。

  案例分析

  吲哚美辛為解熱鎮痛藥,口服常伴有胃腸道不良反應,因此采用栓劑給藥。但患者將藥物給藥途徑混淆,以致服藥後出現胃部不適等不良反應。

  預防策略

  1.加強對老年患者的用藥提示。醫務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和藥師應對老年患者特殊劑型的用藥及出院帶藥,加以特別提示,必要時在藥盒外加貼標簽重點提示。

  2.藥師重點關注老年患者的處方審核,應建立老年患者單獨發藥窗口。

  藥物相互作用知識缺失導致錯誤

  典型案例

  患者,女,83 歲,診斷有冠心病、房顫、心功能3 級,高血壓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服用地高辛片、呋塞米(速尿)、培哚普利、左旋甲狀腺素等多種藥物。在使用地高辛0.125 mg qd 維持劑量治療期間,患者出現惡心、頭痛等症狀。監測地高辛血藥濃度為1.95 ng/ml,結合患者高齡、肥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洋地黃中毒危險因素,盡管患者血藥濃度在正常範圍(0.5~2.0 ng/ml) 內,但是已接近中毒濃度。臨床藥師建議減少地高辛劑量至0.125mg 隔日1次,2天後患者症狀緩解。

  案例分析

  利尿藥導致的電解質平衡紊亂是洋地黃中毒的一個主要誘因,速尿和地高辛合用中毒風險增加。同時培哚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類藥物可能減少地高辛的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排泌,降低腎清除率,從而增加地高辛中毒的風險。該患者高齡,上述因素均增加了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危險。

  預防策略

  1.設立電子處方藥物審核軟件和提醒功能。

  2.通過用藥監護,用技術手段防範用藥錯誤,如治療藥物監測(TDM)、基因檢測等方法促進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藥,避免錯誤的發生。

  3.加強學習培訓,讓臨床醫生更多了解藥物間相互作用知識,注意體內藥物相互作用可能導致的嚴重用藥安全問題。

關鍵字:用藥安全專欄12期,老年,用藥,錯誤防範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