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存在四個誤區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期:12-09-10

  以“謹慎使用抗生素”為主題的2012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同時發布了公眾安全用藥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公眾對抗生素的認識存在不足、使用習慣上存隱患。

  公眾安全用藥現狀調查報告由中國經濟網線上調查和零點研究谘詢集團線下調查共同完成。線上調查共完成7315個樣本,線下調查主要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市民進行調查,共完成600個樣本。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良蘭指出,公眾對抗生素的認識存在不足,有23.9%的居民選擇感冒之後馬上使用抗生素,還有8.9%的居民選擇在腹瀉之後馬上使用抗生素。此外,抗生素仍然是很多家庭的常備藥,線下調查顯示有36.6%的居民家中常備有抗生素藥品,線上調查當中有61.4%的居民家中常備有抗生素藥品。“這些都是不符合安全藥常識的。”她說,雖然醫生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麵擔負一些責任,但是公眾自身也要學會自我保護。

  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主任藥師周筱青指出,濫用抗菌藥物會誘發細菌耐藥、損害人體器官、導致二重感染等危害。目前,消費者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麵存在的四個認識誤區。

  一是將抗生素等同於消炎藥。周筱青解釋道,實際上炎症在醫學上是指機體對各種損傷因子刺激的一種防禦的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等等,這些刺激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有生物性因素、物理化學性因素,以及免疫反應等等,顯然物理、化學性因素以及免疫反應引起的炎症,是非感染性的炎症,是完全沒有必要用抗生素來對抗的。即便是感染性的炎症,也需要分門別類對待,因為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於病毒引起的炎症是無效的。

  二是錯誤理解抗生素,誇大它的作用。抗生素是一種治療疾病的藥物,但很多人卻錯誤地理解為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事實上,在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抗生素僅僅是針對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而發生作用,是通過殺滅或者抑製致病菌的作用而達到治療效果,而預防感染則主要是通過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杜絕不合適的生存方式等方法來達成的。因此利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不但沒有作用,相反長期使用會使細菌耐藥,或引起其他的一些新的傷害。

  三是過度使用抗生素。很多人認為使用抗生素種類越多越能夠有效控製感染,實際上在臨床治療當中,一般來說,醫生是不提倡沒有目的的聯合使用抗生素,這是因為聯合用藥不僅不能增加療效,還可能增加一些毒副作用,所以能夠用一種抗生素解決的問題絕對不使用兩種。

  四是隨意使用抗生素。醫生為患者製定合適的用藥流程,在使用過程當中,如果出現暫時療效不好,首先應該考慮用藥時間不足,以及全身免疫功能狀態出了問題等等,如果頻繁換藥,容易使細菌產生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如此反反複複,相當於增加了藥物對細菌的自然選擇時間,也會使細菌對這種藥物產生抗藥性。

關鍵字: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藥品,細菌耐藥,炎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