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亞太消化疾病周(APDW)充分展示了目前國際消化內鏡領域的前沿內容。許多專家介紹了自己出色的工作,表明亞太地區在內鏡診斷及治療領域處在世界前列。
繼續教育開展“手把手”培訓
10月1日,在正式會議開始的前一天,大會組織了繼續教育項目,內容包括上消化道內鏡、下消化道內鏡檢查的適應證與禁忌證、檢查前的準備、鎮靜方式的選擇、並發症的預防和處理以及一些特殊診斷技術和注意事項,並且介紹了當前最新的進展。大會同時還開設了“手把手”培訓課程,應用動物模型對學員進行內鏡技術培訓。
大會報告重點展示新技術
三天的正式會議,有關內鏡診斷與治療的內容豐富多彩。染色內鏡及電子染色內鏡技術,加上放大內鏡技術,使得內鏡診斷水平和診斷的準確率有了較大提高,日本學者在這方麵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還有專家介紹了透明帽的應用對提高結腸鏡檢查中息肉的檢出率有很好的幫助。
內鏡下治療亦是會議中的重點內容,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在較大良性腫瘤以及早期癌治療中的應用。
還有專家介紹了各種內鏡檢查及治療中並發症的內鏡治療技術,例如消化道穿孔的內鏡下止血夾閉合技術,這提示我們在內鏡診斷與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最嚴重的並發症——消化道穿孔在大多數情況下均可經過內鏡下治療而痊愈,從而避免手術帶來的進一步創傷。
經口內鏡下食道括約肌切開術(POEM)目前已在亞洲許多國家得以開展和應用。在會上,我國香港的趙偉仁教授介紹了這方麵的進展。
在超聲內鏡(EUS)診斷作用被逐漸認可的同時,其治療作用也越來越多地得以顯示。在會上,有專家介紹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EUS-FNA)技術,同時還介紹了超聲引導下經胃及經十二指腸膽道引流技術。韓國學者在EUS引導下穿刺囊性腫瘤,以酒精衝洗後再注入紫衫醇,取得了60%完全緩解率和20%部分緩解率。
我國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胡冰教授采用一種國產新型帶有防反流瓣膜的全覆膜金屬支架治療腫瘤導致的膽道狹窄,結果顯示支架通暢時間明顯延長,膽道感染率明顯降低。
日本學者介紹了應用雙氣囊小腸鏡治療小腸疾病,包括應用止血夾及電凝方法止血、小腸息肉電切、EMR切除小腸病變、氣囊擴張及支架置入等治療技術,同時還介紹了經小腸進行外科Roux-en-Y術後膽道疾病的檢查及治療技術。由於小腸壁較薄且十分柔軟,故在操作時應十分小心。
美國學者霍伊斯(Hawes)指出,經自然管壁內鏡手術(NOTES)在世界各地發展不平衡。美國正在進行一項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經胃及經陰道膽囊切除和腹腔鏡膽囊切除優缺點。他認為,發展新的器械和方法對NOTES未來的發展將會有很重要的作用。
壁報交流同樣活躍
在壁報展示區,內鏡診療內容也吸引了大批會議代表。筆者的“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治療起源於固有肌層深部的黏膜下腫瘤”技術及“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技術均引起參會代表的濃厚興趣。
此外,新型膽道鏡、膽道腫瘤的直視下取材及治療、內鏡治療肥胖及2型糖尿病以及內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胃黏膜腫瘤並進行淋巴結清掃等技術的相關報告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通過交流,與會學者對內鏡發展前景都充滿了希望,也認識到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