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告提示,PCI術後24 h內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發生率為0.8%,4周內亞急性血栓發生率為0.9%~19%,術後1年晚期支架內血栓致再發心梗或死亡風險升高16%。
PCI術後血栓高風險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麵:①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常並存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等易栓高危因素,經常處於血小板活化和纖溶活性下降狀態,溶栓治療加重了此過程;②PCI高壓擴張使冠脈斑塊破裂、內皮完整性破壞,組織因子活化,啟動凝血過程,導致局部或支架內血栓形成;③支架金屬表麵生物相容性降低,易誘發支架內血栓形成。藥物洗脫支架(DES)較裸金屬支架(BMS)置入術後的內皮愈合速度減慢,早期血栓風險更高。因此,高危患者應給予足夠的抗栓治療。
本病例處理失當簡析
該例患者術後發生反複支架內血栓形成,多重抗血小板和抗凝療效不佳,其原因可歸納如下。
支架選擇不當、支架貼壁不良和管壁快速彈性回縮-支架擴張壓力過大及支架重疊技術等與術者操作技術相關。另外,術者沒有考慮到病變鈣化特點,盲目進行後擴張,是反複血栓的另一重要原因。
同時,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是氯吡格雷)抵抗或使用不足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須注意,並不推薦同時對非梗死相關血管(右冠脈)進行PCI,這一操作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率。其可能原因是,多冠脈血管介入激惹和纖溶酶活性增高,血小板持續激活,最終導致支架內反複血栓形成。
另一增加患者死亡率的因素亦不容忽視,即多重抗栓治療帶來的出血高風險,同時多重抗栓治療患者依從性極差,終止和不規律的藥物使用使臨床療效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