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AA)是馬兜鈴酸腎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 和巴爾幹地方性腎病(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 BEN)的致病原因,已經引起了國際上的高度重視。氧化和還原是AAI(AA的主要毒性成分)在不同物種體內快速清除必不可少的代謝過程。然而,哪些酶參與AAI體內的氧化、還原代謝以及此代謝過程在AAI腎毒性中的作用尚不明確。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安評中心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肝髒CYP1A參與AAI的氧化代謝,此代謝過程使小鼠血液及腎髒中AAI的含量降低繼而減輕AAI所致的腎毒性。該研究結果已在Kidney Int(2008,73:1231-1239)雜誌上發表。
腎髒不僅是還原代謝AAI能力最強的器官,也是AAI毒性的靶器官。因此,該中心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哪種酶參與腎髒AAI的還原代謝以及此代謝過程對AAI腎毒性的影響。結果顯示,NAD(P)H:醌氧化還原酶(NQO1)在腎髒具有較高的活性,且分布位置與AAI所致腎髒病變的部位一致。NQO1的抑製劑雙香豆素、苯茚二酮均可抑製AAI在腎髒內的還原代謝,延緩AAI的血漿清除。雖然抑製劑處理後,小鼠血液和腎髒中AAI的含量明顯升高,但其所致腎毒性卻顯著降低,表明NQO1參與AAI在腎髒內的還原代謝,且這一還原代謝過程可能是AAI誘發腎髒毒性的主要原因。
此部分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毒理學領域頗具影響力的雜誌《毒理學》(Toxicol Sci) 上。該結果為深入研究AAN機理提供了新的依據,為馬兜鈴酸腎病預防提供了新的線索,同時也為中藥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轉自科學網)
新聞鏈接:馬兜鈴酸腎毒性機製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