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搭橋術後卒中發生率有所下降

作者:美文 來源:美國科學促進會 日期:11-01-28

  據1月26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1;305[4]:381-390 )一項研究顯示,一項對在過去30年中,在某學術性醫療中心接受了冠脈搭橋CABG)手術的4萬5000多名患者的數據分析發現,CABG後的卒中發生率有所下降,盡管患者的風險概況有所增加。

  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許多研究發現了與CABG後卒中有關的病人因素,然而,有關手術期間卒中發生的時間及不同手術方法對卒中影響的資訊依然是有限的。

  克利夫蘭診所的Khaldoun G. Tarakji及其同事對CABG手術期間卒中發生率和發生時間以及相關的病人和手術因素進行了檢查。該項研究中包括了從1982年至2009年的來自美國的一個學術性醫療中心的4萬5432名接受了初次或再次CABG手術的患者(平均年齡為63歲)的數據。在CABG之後發生的卒中被前瞻性地記錄下來,並被分為手術中發生或手術後發生的卒中。這些數據還包括了4種不同的CABG手術方法的資訊:非體外循環下(未用心肺機)、有心跳體外循環下、心髒停搏體外循環下及低溫停循環下體外循環(這種手術用心肺機來冷卻手術中的病人身體,從而降低血壓並使循環速度放慢至近乎停止)。

  在該研究的病人中,有705人(占1.6%)發生了卒中。卒中發生率在1988年達到了高峰,為2.6%,接著以每年下降4.69%的速度緩慢下降,盡管這些病人的較高的手術前諸如卒中、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較高的發病率等風險概況在增加。在發生卒中的705名病人中,手術中發生卒中風的病人占40%(n=279),手術後發生中風的病人占58%(n=409),而發生中風時間未被確定的病人占2.4%。

  不同的手術方法與手術中發生中的不同風險有關。未經校正的卒中率在那些低溫停循環下體外循環CABG的病人中最高(占5.3%),而在那些非體外循環CABG(占0.14%)和有心跳體外循環下CABG(0%)的患者中最低。在那些接受心髒停搏體外循環的病人中,其在手術中發生卒中的風險居於中間(0.50%)。

  文章的作者猜測,在過去的30年中,盡管病人的風險概況有所增加,但接受CABG患者的卒中發生率卻在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手術前評估、手術中麻醉及外科技術和手術後關護得到改善的結果。 想相關

 

 

 

 

 

 

 

 

關鍵字:冠脈搭橋,卒中,CABG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