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2023年全國藥品交易會於5月9日-11日在青島世博城國際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作為疫情結束後的首次,本屆藥交會以“構建醫藥健康,創新共融生態”為主題,彙集全國2000多家知名企業參會,來自全國30+個省市和地區的各級代理/經銷商、生產企業代表、連鎖藥店/單體藥店采購商以及醫藥電商負責人等專業觀眾近10萬人次到場找產品、談生意、麵對麵的交流。展會涵蓋化學藥、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材、配方顆粒、中醫藥養生/艾灸、中醫診療及中醫藥設備、OTC、生物製品、醫藥研發供應鏈、醫藥物流技術與設備、器械耗材、個人護理用品、成人用品、互聯網+醫藥、智慧營銷、醫美、健康營養品。
後疫情時代,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現狀如何?行業發展方向又在何方?醫學論壇網記者走訪全國藥品交易會,探尋產業故事,彙聚一線聲音。初探中國醫藥大健康發展現狀,以資讀者。
醫藥製造業也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跨國藥企紛紛來到中國,深度參與了中國醫藥產業的變革,並在中國實現了穩步發展。醫藥製造業如今已成為中國吸收外資的主要增長點之一。而隨著“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提出,“十四五”規劃為中國醫藥產業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通過暢通的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為跨國藥企和本土企業融合發展拓展出更廣闊的空間。
當前,中國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國藥品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1430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591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7%。2025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20,645億元,創新藥占比繼續放量至68%。在政策紅利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跨國藥企頻頻開啟與本土企業及政府的各項合作,加速本地化進程,打造新的醫療生態“朋友圈”。隨著中國本土研發創新實力增長,以及藥企研發模式從“內向型”轉向“外向協作型”,很多跨國藥企開始選擇與本土生物醫藥創新力量合作,共同搭建醫藥創新研發合作新生態、融入全球研發策略和體係,也共同研發包括中國患者在內的全球患者的醫療需求。
此次全國藥品交易會聯合中國國際健康營養博覽會,納入超萬種營養類產品。營養保健作為我國傳統健康理念之一,在中國泛健康領域長期占據著重要的市場份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也在升級。從居民消費支出細分類目來看,近年來中國居民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速,高於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食品煙酒等細分品類的增速。
近年來國家相繼推出了支持大健康領域發展壯大的多重舉措,《“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中國“三步走”的目標,實現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立起體係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係,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預計2030 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 16 萬億元的指標,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根據海關數據分析2009—2022年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的出口情況,從趨勢圖上看出,出口金額處於持續增長狀態,14年間增長了近9倍。近幾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對行業供應鏈及物流運輸帶來較大影響,但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的出口依然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截至2022年,出口金額達31.86億美元。
作為本次藥交會重要組成的民族藥近年來尤其受到關注。就在大會開始前一日,片仔癀、健民集團漲停,佛慈製藥等中藥上市公司股價漲幅超5%。自2022年9月份以來至2023年5月8日,中藥指數區間最高漲幅超48%,16家中藥上市公司股價漲幅超50%,多家公司股價創上市以來新高。從中藥(或以中藥為主業)上市公司2022年的業績分析,74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收規模3495.49億元,實現利潤241.08億元,平均淨利潤率達到了6.9%。在74隻中藥概念股中,51家實現了營收正增長,58家在2022年度實現了盈利。
但國內企業蓬勃發展同時,外資介入也成為當下熱點。業內人士認為,外企進入中醫藥領域,經曆了三個階段——原料采購期、初級觀望期、開始合作期。近年來,多家跨國藥企開始在第三個階段加強布局。包括阿斯利康、賽諾菲、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國藥企都曾涉足中藥產業。而在今年近年來我國對中醫藥產業扶持越來越大,尤其是2017年《中醫藥法》頒布以後,中成藥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享受一定政策紅利,中成藥市場潛力較大,本身對跨國藥企來說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如今,跨國藥企開始在國內建中醫藥基地,這或許意味著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即將成為趨勢。
此次大會中,營養健康領域成為關注熱點,5月上旬國內一級市場披露了百餘起投融資事件,不約而同將目光集中於醫療健康,大健康產業,正在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作為一個涵蓋醫療產品、保健用品、休閑健身、健康管理等多個生產和服務領域的“泛產業”,疫情發生以來大健康產業就備受資本關注,加上人們的消費能力和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整個大健康產業還有更大的延伸空間。
參考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健康產業的發展與經濟水平有著密切關係。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健康產業的需求也會迎來爆發,然而以2019年的數據來看,我國的健康產業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健康產業的年收益至多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
近年來,伴隨著“健康中國”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後,一係列扶持、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緊密出台,在國家政策暖風的催化下,大量投資正加速湧入大健康領域,健康產業的投資、並購日益頻繁。與此同時,健康企業的數量、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多、健康產業的整體容量、涵蓋領域、服務範圍正在不斷放大,正呈現出市場與政策雙輪驅動的格局。根據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大健康產業數字化發展白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5.2萬億元增至2019年的8.1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約13.4萬億元。相信隨著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推進,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和需求度的逐漸上升,政策、市場、技術突破、行業創新、需求升級等多重利好加持作用下,大健康產業將逐漸成為全球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