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可根據臨床醫療需要,短期使用聚維酮碘,但社會公眾自行購買使用時,必須執行“孕婦禁用”。
案例:2008年6月,一位產婦分娩後出院帶藥聚維酮碘溶液(碘伏)以外用消毒,回家見該藥說明書示“孕婦禁用”,即返醫院“討說法”。
爭議:一方麵,經調查,浙江省各醫院的婦產科臨床常規消毒均用聚維酮碘,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也在使用該藥。另一方麵,進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數據查詢――OTC化學藥品說明書範本”頁麵,查詢聚維酮碘溶液說明書顯示:“[禁忌]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對於患者的疑慮,許多臨床醫師都難以做出解釋。那麼,究竟該如何認識聚維酮碘溶液的“孕婦禁用”呢?
聚維酮碘“孕婦禁用”依據所在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辛學俊
美國《臨床藥物大典》
陰道內用聚維酮碘可增加血清碘濃度,因此在妊娠期不能反複使用,以免胎兒或新生兒出現甲狀腺腫及甲狀腺機能降低。
《中國藥典》(2005版)
正常個體外用聚維酮碘很少被吸收,但可通過陰道黏膜吸收,並在哺乳期婦女的乳汁中濃縮,乳汁中的濃度比母體血清濃度高8倍。對妊娠婦女和新生兒大麵積使用時應謹慎。
文獻研究
有研究納入閉經平均時間20周、要求人工流產的62名婦女, 其中19名(治療組)在人工流產前連續每天用聚維酮碘衝洗陰道共7天,測定胎兒甲狀腺中的碘含量。結果顯示,所有胎兒的碘含量均隨著胎齡增長而增加,但治療組增加量多於對照組。
曾有個案報告指出,圍產期不應反複使用聚維酮碘。1例母乳喂養的男嬰出現短暫的竇性心動過速,其血液中總甲狀腺素(T4)和遊離T4濃度增加,考慮與母親妊娠期間和分娩後數星期內曾使用聚維酮碘陰道衝洗有關。後嬰兒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短暫升高,但未見甲狀腺功能低下。2個月後,母親停止使用聚維酮碘,嬰兒的生理功能轉為正常。
另一項研究比較在妊娠後期及分娩中陰道應用聚維酮碘後新生兒的甲狀腺功能。結果顯示,應用組與對照組新生兒臍血甲狀腺激素濃度無顯著差異,但應用組臍血TSH濃度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這表明,即使是在妊娠晚期,胎兒甲狀腺並不完全適應碘在甲狀腺激素合成和(或)釋放過程中的抑製作用。
其他碘製劑
在妊娠期使用碘化鉀和抗感染製劑碘,應考慮碘對胎兒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由於碘化物和離子碘在溶液中處於動態平衡,故所有碘化物和碘製劑被認為是一類。碘化物易穿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長期或臨近足月使用時,碘化物可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甲狀腺功能減退及甲狀腺腫。但若短期應用,例如妊娠女性甲狀腺術前準備使用10天,亦是安全的。
美國2005年第七版《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藥》將妊娠婦女應用含碘製劑的風險等級定為D級,認為妊娠中晚期使用含碘製劑存在風險。大量的處方和非處方藥都含有碘化物和碘,妊娠婦女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這些藥物。
初步結論
我國目前還沒有藥品孕婦風險級別相關的數據庫,主要參考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相關規定。綜合以上證據考慮,聚維酮碘“孕婦禁用”主要由於陰道黏膜吸收碘,長期使用可影響到胎兒或新生兒的甲狀腺功能,但短期使用影響輕微,停用後,影響較快消失。
聚維酮碘是OTC藥品,醫師可以根據臨床醫療需要,囑患者短期使用,但社會公眾自行購買使用時必須執行“孕婦禁用”。
聚維酮碘在產科的應用是否存在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 吳文湘 孫瑜
聚維酮碘是一種高效、廣譜、無毒的殺菌劑,且因其對皮膚黏膜無刺激性,是產科目前最為普遍使用的皮膚、黏膜消毒劑,主要應用於妊娠晚期骨盆檢查(通常隻查一次)、臨產後產程中陰道檢查(通常每2~4小時查一次,直至分娩)、接生前對外陰部皮膚的消毒及產後每日2次對產婦進行會陰衝洗,較少對陰道黏膜進行衝洗或擦洗。常用的聚維酮碘濃度為5%,產科臨床多將其稀釋為濃度0.25%的溶液來衝洗外陰。任何外用藥包括消毒液,都有一定量被皮膚黏膜吸收,且黏膜的吸收量比皮膚的更大。
國外幾篇文章指出,長期使用聚維酮碘溶液衝洗陰道會影響胎兒或新生兒的甲狀腺功能。美國FDA將聚維酮碘溶液列為D類妊娠期用藥(我國藥典列為C類)。但目前在產科臨床上,應用的聚維酮碘溶液濃度低、時間短,且主要用於皮膚而非黏膜,因此妊娠婦女吸收的碘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不會對妊娠婦女或胎兒造成影響。
在藥品說明書中,據FDA分類將其標明“孕婦禁用”,但不能將聚維酮碘溶液的每種用法、每種劑量、不同療程對妊娠婦女和胎兒的影響都一一列出,臨床醫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