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無機納米發光材料作為新一代發光納米生物醫學探針,因其發光性能優異、化學性質穩定及自發熒光幹擾小等優點,已在各種危重疾病如腫瘤的精準診斷和治療等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然而,目前已報道的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都可生物降解,易在生物體內聚集,無法以代謝的方式排出體外,這限製了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臨床應用和成果轉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洪茂椿帶領的課題組針對這一問題,把水溶性[ZrF7]3-基團和K+離子構成的“軟”立方相無機氟鋯鉀(K3ZrF7)納米晶作為基質材料,通過不同稀土離子的摻雜首次發展出一種可生物體內降解的稀土發光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以單波段稀土紅色上轉換發光為生物組織熒光探針,研究發現稀土摻雜無機K3ZrF7納米生物醫學探針在生物體內外都表現出優異的可降解性能。此外,該類探針的降解速度與生物組織微觀環境的pH值密切相關,在強酸(pH≤4.5)和堿性(pH≥7)的環境下10分鍾內快速降解,而在弱酸(pH=5-6)環境下則緩慢水解,並最終以代謝的方式安全排出生物體(如老鼠)外。該研究突破了現有稀土發光無機納米醫學探針在生物體內無法降解的技術瓶頸,更為弱酸性生物組織環境下的腫瘤精準診療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ACS Nano上,並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和PCT國際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