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默克雪蘭諾製藥公司分別在廣州、成都、沈陽、南京和北京舉辦了5場大型城市巡講論壇,特邀Jonh M. Cruickshank教授通過臨床實踐及循證醫學證據,解析了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闡述了使用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的重要意義。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劉力生教授表示,在抗高血壓臨床實踐中,很多醫生未認識到不同的β1受體選擇性所產生的不同臨床效益及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的優越性,Cruickshank教授關於β1受體阻滯劑臨床應用策略和適應證的論述令人豁然開朗。
約翰・克魯克香克(John M. Cruickshank)教授:英國伯明翰綜合醫院全科醫學注冊醫師、曼徹斯特維森沙維(Wythenshawe)醫院心血管學榮譽顧問、南安普敦大學神經外科部高級研究員、倫敦皇家布普頓國立心髒病醫院(Royal Brompton & National Heart Hospital)高級講師、牛津大學心血管病谘詢處獨立心血管病顧問。國際β受體阻滯劑研究領域著名學者,代表文章:《我們是否誤解了β受體阻滯劑?》(Int J Cardio 2007,120:10-27)。
β受體阻滯劑的高血壓一線治療地位不可動搖
臨床實踐及循證醫學表明,β受體阻滯劑可緩解心絞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MI)和MI後患者的死亡率,減少慢性心絞痛患者心肌缺血和硬終點事件,上述益處來自β1受體的阻滯,內在擬交感活性(ISA)可削弱上述作用。另外,β受體阻滯劑還可減少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其作用獨立於他汀類及其他藥物的使用。
2006年,《英國高血壓指南》基於一項不適當的薈萃分析,錯誤地將β受體阻滯劑排除在高血壓一線治療藥物之外,引起眾多爭議。2007年歐洲心髒病學會/歐洲高血壓學會(ESC/ESH)指南明確指出,所有5類降壓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均適合作為起始用藥(即使是老年人也如此),應根據發病機製來選擇藥物。
IPPPSH研究(高血壓前瞻性一級預防研究)、MRC(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輕度高血壓藥物治療研究)、MAPHY研究(美托洛爾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研究)、UKPDS研究(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等多項隨機對照研究均支持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中處於一線治療地位。
不同β受體阻滯劑存在β1和β2受體選擇性的差異
優素福(Yusuf)等在1985年對不同β受體阻滯劑在MI二級預防中的療效分析表明,無ISA的β受體阻滯劑較有ISA者使MI死亡率降低更多,而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作用更強。
β1受體主要分布於心肌,可引起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縮力增強,β2受體主要存在於支氣管和血管平滑肌,可引起支氣管擴張、血管舒張、內髒平滑肌鬆弛等。Cruickshank教授表示,不同的β受體阻滯劑對心髒和血管的作用存在差異,一個好的β受體阻滯劑應為 β1選擇性、脂溶性,並且無ISA。
比索洛爾的β1/β2選擇性比高達75/1,為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倍他洛爾、阿替洛爾和美托洛爾則分別為35/1、35/1和20/1,為中度選擇性;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普奈洛爾已很少使用。研究表明,與中度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相比,比索洛爾不影響氣道阻力,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且對性功能無影響。
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
――中、青年舒張期高血壓患者的理想降壓藥物
弗雷明漢研究及其他研究顯示,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壓主要是舒張期高血壓,主要發病機製是交感神經活性增高、心率及心髒輸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上述特點適合使用β1β受體阻滯劑。高選擇性β 1受體阻滯劑的益處已被多項臨床試驗證實。
TIBBS研究(總體缺血負擔比索洛爾研究)證實,高選擇性 β1受體阻滯劑比索洛爾組冠心病患者無事件生存率顯著高於鈣拮抗劑(CCB)組,患者死亡、MI、住院等硬終點事件顯著減少。
DECREASE研究(丹麥應用負荷超聲心動圖評估心髒危險研究)入選接受非心髒手術的高危患者,隨訪3年的結果表明,與標準治療相比,比索洛爾組患者累計無事件生存率顯著增高。DECREASE Ⅳ研究進一步在中危擇期非心髒手術患者中,評估了術前及術後30天使用比索洛爾、氟伐他汀或兩藥聯合治療的療效,表明比索洛爾及其與氟伐他汀聯用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術後30天心髒死亡和MI發生率。
一項研究在34例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中,比較了比索洛爾、氨氯地平、多沙唑嗪、苄氟噻嗪、賴諾普利5種降壓藥物的療效,其中使用比索洛爾治療的患者血壓最低。在合並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壓患者中,比索洛爾組患者左心室質量(LVM)、左心室後壁厚度(PWT)和室間隔厚度的減小均大於依那普利組。
因此,對於中、青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使用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如比索洛爾可產生最佳的降壓作用和改善硬終點、逆轉LVH的作用,並可避免代謝紊亂、支氣管痙攣危險及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
吸煙者應使用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
研究表明,吸煙可升高人血漿兒茶酚胺水平,並影響β受體阻滯劑改善MI的作用。IPPPSH研究表明,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奧普洛爾使非吸煙高血壓患者冠脈事件減少49%,而吸煙者增加了36%。MRC研究顯示,普奈洛爾減少冠脈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僅見於吸煙者。MAPHY研究表明,中度β1受體選擇性阻滯劑美托洛爾對吸煙者的益處小於非吸煙者(表)。
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比索洛爾的療效則不受吸煙與否的影響,其在吸煙患者中的血壓達標率顯著高於阿替洛爾(80%對52%)。因此,在高血壓吸煙患者中使用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有重要意義。
表 非選擇性或中度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的獲益僅見於非吸煙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的益處
合並糖尿病或代謝綜合征的高血壓患者肌肉交感神經活性顯著高於無代謝綜合征者。中心性肥胖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胰島素抵抗的機製與炎症、脂肪組織氧化應激及免疫因子的釋放有關。伴2型糖尿病或肥胖的高血壓患者體內兒茶酚胺水平升高,易引發室性心律失常、刺激β1受體而誘發心髒和血管損傷,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高血壓,阻滯β1受體可阻斷上述病理過程。
在UKPDS研究中,對於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合並高血壓患者,一線使用阿替洛爾或卡托普利進行嚴格血壓控製的患者有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的顯著獲益。而與卡托普利相比,隨訪9年,β受體阻滯劑組包括任何糖尿病終點、任何糖尿病相關死亡、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腦組織及外周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疾病在內的臨床終點事件均顯著減少。
β1受體阻滯劑在老年收縮期高血壓中的治療策略
老年患者收縮壓更高,血管順應性差,脈壓差大。與其他類降壓藥物相比,β受體阻滯劑阿替洛爾不能改善動脈順應性,降低中心動脈壓的作用較小,不適於老年高血壓一線治療。
不過,對於合並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壓患者,INVEST研究(國際維拉帕米/群多普利研究)證實,β受體阻滯劑降低死亡率,減少MI發生及預防卒中的療效與CCB相當,但阿替洛爾控製心衰效果更佳。
MRC研究老年亞組結果表明,一線使用利尿劑可顯著減少卒中發生,在減少冠狀動脈事件方麵也優於一線使用阿替洛爾。因而,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需二線使用β受體阻滯劑。ALLHAT研究(應用抗高血壓和降脂治療預防心髒病試驗)證實了β受體阻滯劑二線治療的益處。Cruickshank教授表示,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也應使用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
綜上所述, β受體阻滯劑仍然是治療高血壓有效、安全的藥物。對於合並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高危圍術期患者、交感神經活性增高者、中青年肥胖高血壓患者,盡量選用無ISA、β1受體選擇性高的β受體阻滯劑如比索洛爾,β1受體選擇性越高,患者的臨床獲益越大。
(本版由 沐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