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Ageing Research Reviews上的三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加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指出,為了深入理解人類機體衰老的分子機製,我們就需要分析多種生物學和社會因素對機體衰老所造成的影響。將社會和行為因素與生物學機製結合起來,對於在衰老研究方麵取得有意義的研究進展至關重要。
研究者表示,在很多情況下,老齡化的社會特征或能強有力地預測與年齡相關的人群機體健康結局,這甚至要比生物因素的預測作用更大。
與不良老化結局相關的社會因素
研究人員Crimmins分析了2016年從健康和退休研究計劃中收集的數據,這項研究是一項針對56歲以上美國人群的大型全國代表性研究,其既包含了有關社會因素的調查,也包含了生物性的測定數據,包括進行遺傳分析的血液樣本等,對於這項研究而言,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與不良健康結局相關的5個社會標誌:1)較低的終身社會地位,包括較低的教育水平;2)童年和成年後的逆境,包括創傷和其它苦難等;3)屬於少數民族的一員;4)不良的健康行為,包括吸煙、肥胖和酗酒等;5)不良的心理狀態,比如抑鬱症、消極心理觀和長期壓力等。
上述五種因素的存在於老年人群日常活動困難、經曆認知問題和多種疾病(五種甚至更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研究者表示,即使控製了生物性測定指數(包括血壓、遺傳風險因素、線粒體DNA拷貝數等),社會差異,以及諸如年齡和性別等人口因素或許也能夠幫助解釋研究對象之間衰老結果的大部分差異。研究者Crimmins說道,在老年人群中,社會因素與機體和認知功能以及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當控製了大量的生物學因素時,這仍然是真的;這些結果或許意味著與年齡相關的健康結果的大量社會變異或許並非是由這些生物學措施來解釋的。
將生物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來理解人類的衰老奧秘
然而,生物學因素和社會因素或許並不是完全相互獨立的,這也就是為何研究人員主張在衰老生物學研究中進一步納入社會和行為因素的原因了。研究者表示,人類衰老的變異性與老齡化的社會決定因素密切相關,而當引入廣泛的生物學作為中介性的措施時,其仍然如此;這就意味著,衰老過程中的社會變異性隻能由引入的生物學特性來進行部分解釋;研究者假設,如果我們能夠完全捕捉到衰老的基本生物學機製,或許就能夠解釋這一過程中的社會變異性,因為社會因素需要通過生物學機製來深入人心。
文章中,研究人員解釋了行為和社會研究如何支持將對動物模型進行的老年科學研究轉化到人類群體中;研究者詳細解釋了關於對壓力和恢複力的研究如何需要納入社會心理因素,以了解不同類型的壓力如何影響機體的衰老。這些證據共同表明,重點關注機體衰老的社會標誌或將有助於實現減緩人類衰老的老年科學研究。
最後研究者Crimmins說道,這些文章中,我們解釋了進行行為和社會研究如何支持將來自動物模型的研究成果轉化到人類研究中;當生物學方法在實驗設計中納入衰老的社會標誌中的一些概念時,研究人員或將取得一定的科學進步,這或許就能作為開發解釋人類衰老措施的重要步驟;最終的研究還需要涉及人類群體,從而來測定完整的生活環境和生物學機製,以證明假設相對機製的重要性,並且能夠幫助闡明如何幹預機體的衰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