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宗:複合手術治療出血性腦卒中

作者:尾巴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0-12

出血性腦卒中的疾病的常見的原因有動脈硬化,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等,比較少見的有澱粉樣變腦出血,同時具有發病急、多許外科幹預、幹預措施需互補等特點,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趙繼宗教授,在2020中國卒中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為我們介紹了複合手術治療出血性腦卒中的最新研究。

我國出血性腦卒中

在我國,出血性卒中已經取代了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兒疾病,成為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我國卒中的終生風險最高,是全球的1.6倍。同時我國心血管發病率和醫療費用也比較高,鄉鎮居民因為心腦血管病死亡人數仍然很大。

出血性腦卒中特點

我們國家高海拔地區的出血性卒中,明顯要高於平原,比較突出的是西藏占61%,青海占44%,貴州占35%。

一半以上的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是由於急診入院,出血性腦卒對健康的危害和社會的危害大於缺血性腦卒中,盡管出血性腦卒中比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是要低,但是它對病人和家庭的危害要大於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死亡率為20~30%,致殘率是61.5%~83.2%,人均費用也相對高於缺血性腦卒中。

目前卒中的介入和手術治療,在腦出血治療過程中清除血腫,占整個我們病例的百分之九點多,不到10%。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由於CT還沒得到普及,腦出血基本依靠開刀手術治療。進入21世紀以後,大部分現在不采取開顱的手術。

對於出血性動脈瘤的治療,我國緊跟發展趨勢,采用栓塞介入治療逐漸替代開顱手術動脈瘤夾閉。

複合手術應用價值

首先必須具備複合手術室,天壇醫院複合手術團隊已有4年,處理各類複雜腦血管病複合手術600多台,合手術室主要處理兩類出血性腦卒中,一類是腦出血,一類是動脈瘤性的蛛網膜下腔出血。

複合手術救治急性出血性腦卒中

首先在急診進行術前評估,經過術前的準備,到複合手術室經過CT確診血腫,通過做DSA來除外由於動靜脈畸形,或者是海綿狀血管畸形造成的出血。

過去常規是在急診做完CT或CTA,根據造影的結果來確定病人是開顱手術,清除血腫,切除畸形,還是通過介入的方法來處理。

天壇醫院在2016年收治急診腦出血185例,複合手術24例,發現了21例AVM,避免了病人首先清除血腫,做造影,發現動靜脈畸形在二次手術切除畸形,避免了病人的反複的外科幹預,其中也除外了三例CTA假陰性AVM的情況。

複合手術診治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傳統治療是急診病人入院後,通過CT診斷確診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預約CTA造影,進入急診室觀察,根據造影情況選介入或手術,再分別來處理。現在複合手術對於急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直接到複合手術室做CT或者直接做造影,再選擇介入或手術治療。

複合手術多用來診治動脈瘤性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對患者來說平均住院日和術前等待日,以及整個治療費用,複合手術都優於傳統手術方法。

介入和手術一體化治療複雜血管病

一體化治療適合複雜腦動靜脈畸形和複雜顱內動脈瘤。

比如說像過去頸內動脈的巨大動脈瘤,傳統的做法是要首先把頸內動脈切開以後暴露,避免手術中在處理巨大動脈瘤,無法應急。如果術中一旦破裂,常規手術需臨時結紮。而在複合手術室,可以在頸內動脈放置球囊,在手術中一旦動脈瘤破裂,就可以把球囊充氣,上麵開顱再處理動脈瘤,方便醫生操作。

而對於動脈瘤夾閉不全,可以用支架和彈簧圈,把動脈瘤閉死。如果動脈瘤在夾閉過程中,特別是巨大動脈瘤,出現窄流動脈狹窄。常規手術,術中不能複查,病人會出現急性腦梗死。而在複合手術室中,夾閉以後,可以再考慮,術中造影,造影發現了載瘤動脈狹窄,可以考慮用支架支撐,避免了術後發現狹窄造成病人的腦梗死。

複合手術的其他優勢

複合手術治療可以實現栓塞保留功能區部位畸形巢,顯微切除殘存病灶,保留手術界麵與功能區距離小於5毫米,還能保護神經功能。

複合手術室還能評估出血性腦血管病,既能徹底切除病灶還能實現介入栓塞,還可以進行PBC的實時灌注評估。

總之,出血性腦卒中在我們國家高海拔的地區發病率比較高,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是急診住院的,病死率致殘率高於缺血性的腦卒中。出血性的動脈瘤的栓塞治療,在我們國家也在逐漸的普及,複合手術一體化的來治療複雜性的血管疾病,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經驗,顯示出一定的優勢。希望未來神經科醫生和腦血管病醫生可以和心髒科醫生攜手合作,開放眼界,創立新的學科,推動心腦血管病共同發展。

關鍵字:複合手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