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師:抗感染藥合理用法的“指導者”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劑科 齊曉漣 唐靜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8-05

  患者男性,23歲,以“病毒性腦炎合並肺部感染”入院。檢查發現銅綠假單胞菌,予藥物治療(表)。患者由於長期大量輸液發生雙下肢靜脈血栓、中心靜脈留置管感染,因此僅單支靜脈輸液。護師在用藥操作中發現在輸注更昔洛韋時,向加藥壺中加入氯硝西泮後藥液立即變黃,在輸注美羅培南時,向加藥壺中加入氨溴索後藥液立即變渾濁。

  為保證藥物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須合理安排液體輸注順序。臨床藥師在查閱相關文獻後,對患者所用藥物的輸注順序作出以下合理調整:首先應用更昔洛韋,在輸注完畢時以0.9%氯化鈉注射液20 ml衝管;隨後應用美羅培南,輸注完畢時再次以0.9%氯化鈉注射液20 ml衝管;應用氯化鉀和維生素C這組藥物,在輸注過程中將氨溴索加入加藥壺;最後輸注依替米星,輸注過程中將氯硝西泮4 mg加入加藥壺。護士在遵照臨床藥師的建議修改給藥方案後,未再發現藥物配伍問題。

  抗感染藥的應用不僅包括藥物種類的選擇,采取正確的用藥方法也非常重要。臨床藥師在參與查房的過程中,不僅應與醫師共同考慮選擇恰當的抗感染藥物種類,還須與護師就藥物用法問題進行溝通以保證抗感染方案的合理實施。

  例如,抗病毒藥由於堿性過強必須單獨輸注,且在用藥前後均須衝管,而護師對上述知識了解不足,在接受了臨床藥師指導後,其合理使用抗病毒藥的理念得到了加強,因此對抗感染藥的使用操作更加規範。

關鍵字:藥師,感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