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藥品執法管理局的報告顯示,製造帶有明顯標記,顏色,形狀或包裝的處方藥不足以保護其免受仿冒。
對此,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試圖在藥品中嵌入可食用的“安全標簽”,以防止造假。給藥物加上標簽不僅可以防止偽造,還可以幫助藥店在向消費者出售藥物之前更好地驗證其合法性。
普渡大學威爾登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教授Kim說:“每個標簽都是唯一的,提供更高的安全級別。”
該標簽使用稱為“物理不可克隆功能”或PUF的身份驗證技術,充當每個藥物膠囊或片劑的數字指紋,該技術最初是為信息和硬件安全而開發的。每次刺激PUF時,它們都有能力產生不同的響應,從而使其變得不可預測且極難複製。甚至製造商也無法重新創建相同的PUF標簽。
Kim的小組首次創建一種由絲綢蛋白和熒光蛋白基因融合而成的透明薄膜。由於標簽易於消化並且完全由蛋白質組成,因此可以作為藥丸或片劑的一部分食用。在標簽上照射各種LED光源會激發熒光絲微粒,從而使它們每次產生不同的隨機圖案。微粒發出青色,綠色,黃色或紅色熒光色。然後可以從這些圖案的圖像中提取數字位以產生安全密鑰,藥房或患者將使用該密鑰來確認藥物是真實的。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將該過程轉換為麵向藥房和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
普渡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後鄭榮茂(Jung Woo Leem)說:“我們的概念是使用智能手機在標簽上照亮LED燈並拍照。然後,該應用程序會識別該藥是真品還是假藥。”Leem說,該標簽還具有保存更多信息的潛力,而不僅僅是確認藥物的種類,例如劑量和有效期。
這項工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