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營養素封裝新策略可緩解微量營養素缺乏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19-11-22

        微量營養素缺乏(micronutrient deficiency)影響多達20億人,它會損害生長並導致疾病,是發展中國家出現認知疾病和身體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公眾健康關注的主要問題。盡管食物營養強化(food fortification)可以有效地治療微量營養素缺乏,但是它在全球的實施受限於烹飪和儲存期間維持微量營養素穩定性的技術挑戰,而且在烹飪和其他條件下使用的熱量會降解維生素,從而導致人體無法充分吸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出基於聚合物的封裝可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並促進微量營養素的吸收。他們鑒定出poly(butylmethacrylate-co-(2-dimethylaminoethyl)methacrylate-co-methylmethacrylate) (1:2:1)(下稱BMC)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材料,在沸水中保持穩定,可在胃酸中快速溶解,並且能夠封裝不同的微量營養素。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heat-stable microparticle platform for oral micronutrient delivery”。

        這些研究人員封裝了11種微量營養素(鐵、碘、鋅、維生素A、維生素B2、煙酸、生物素、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和維生素D),並共封裝(co-encapsulate)了多達4種微量營養素。這種封裝提高了微量營養素對熱、光、濕氣和氧化的穩定性。齧齒動物研究證實了封裝在BMC微粒中的微量營養素在胃部中快速釋放並被腸道吸收。

        在初始的人體研究中,相比於遊離鐵相比,封裝在BMC微粒中的鐵的生物利用度較低。一種器官型人類腸道模型顯示增加鐵裝載量和降低聚合物含量將改善對鐵的吸收。通過使用能夠進行公斤級合成的工藝開發方法,這些研究人員將鐵裝載量增加了30倍以上。 在後續的人體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對擴大鐵裝載量的BMC微粒進行了批量測試,相比於遊離鐵,它們展現出高達89%的相對鐵生物利用度。

        總而言之,這些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對熱穩定的可攝取微量營養素遞送平台進行臨床轉化的方法。這種遞送平台可以幫助改善微量營養素的口服給送,有潛力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微量營養素缺乏。這種方法有可能用於對封裝和口服給送微量營養素的其他材料(比如天然聚合物)進行臨床轉化。

關鍵字:微量營養素,營養素缺乏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