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乙狀結腸、直腸與胰腺:四重癌一例

作者:佚名 來源:醫脈通 日期:17-04-14

        近年來,由於人口老齡化和影像診斷方法的改進,多原發腫瘤的報道日益增多,但關於同時多發性四重癌的報道相對較少。同步多發性惡性腫瘤的診斷、治療策略和手術方式的選擇較困難。

        以下闡述一位四重癌同時全切除患者的有趣案例。

病例簡介

        患者男性,67歲,入院後主訴上腹痛。患者無既往病史,也無家族史。化驗數據正常,包括腫瘤標記物PIVKAII,CEA,DUPAN-2,和CA19-9。

        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中,胃小彎的胃角切跡上見一潰瘍,活檢發現中度分化腺癌(AC,)。結腸鏡檢查顯示乙狀結腸有15 mm的隆起性病變,活檢顯示分化良好的腺瘤()。PET-CT顯示乙狀結腸熱點()。在下直腸,發現粘膜下病變,EUS-FNA顯示類癌()。

        此外,腹部增強CT顯示胰體及胰尾主胰管擴張,以及與胰腺實質性萎縮相關的14 mm結節性病變()。腹部增強MRI彌散加權成像中,在同一位置發現15 mm高強度信號區,提示胰管癌()。

        基於以上檢查結果,該患者同時患有四種癌症,包括胰腺癌(cT1N0M0,cStage I),胃癌(cT1bN2M0,cStage IIB),乙狀結腸癌(pT2N0M0,pStage I)和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

        每個腫瘤都處於早期且可切除,所以在一期手術內處理。上腹部正中切口。無腹水或癌性腹膜炎。接著進行遠端胃大部切除及淋巴結清掃。

        術後進行胰腺體的超聲檢查。無腫瘤包膜外浸潤。腫瘤大小13mm,腫瘤尾側胰管擴張。胰體、胰尾和脾髒均切除。

        乙狀結腸中段可觸及腫瘤,行乙狀結腸切除與淋巴結清掃。最後,行經肛門腫瘤切除術切除直腸病變。

 

        病理組織學顯示浸潤性胰管癌(pT1N0M0 pStage I)(),中度分化胃AC(pT2N0M0 pStage I)(),中度分化乙狀結腸AC(pT2N0M0 pStage I)()和直腸NET G1()。

 

        患者術後病程良好,術後第20天出院。他接受了六個月的輔助化療,在術後4年零3個月後,該患者4種癌症全部無病生存。

討論

        多發性原發腫瘤分為同時性和異時性。同時發生的腫瘤會在同一時間或6個月內發現,而異時性腫瘤需在大於半年之後才能觀察到。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四個腫瘤在兩個月內被發現,所以它們可以被認為是同步發生的四重癌。

        多發性原發腫瘤,特別是四重癌,非常罕見。然而,可能因為癌症篩查和成像診斷技術的改進,相關病例報告近期有所增漲。在該病例報告中,一個原發腫瘤為胰腺癌,而包括胰腺損傷在內的四重癌也非常罕見。其原因是胰腺癌難以明確診斷。在該病例中,則使用了增強CT和MRI。

        在不遠的將來,包括胰腺腫瘤在內的多發性原發腫瘤發病率,可能隨著診斷方式的進一步改善而增加。

        多發性原發腫瘤診斷的危險因素和誘因包括:因診斷技術的改善而不斷升高的發病率;由於人口老齡化,癌症病人數量的增加;免疫和遺傳缺陷;家族易感性;長期暴露於致癌物中,尤其是煙草;使用放療或化療治療原發腫瘤。該病例中,患者的祖父患有膀胱癌,母親患有結腸癌,顯示家族易感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多發性原發腫瘤預後較好,因它們處於腫瘤分期早期,且遠處轉移的發生率低。因此,為了改善長期預後,對於多原發器官的完全切除是必要的。然而因涉及了幾個器官,可能需要多次手術或大切口手術,對於患者而言十分具有侵襲性。

        該病例中,癌症均確診於早期,且未發現淋巴結轉移,重建也並未互相幹擾。因此,在一期手術中進行根治性切除,是可行的。

        此外,為了降低侵襲性,對直腸腫瘤進行經肛門內鏡顯微手術,胰、胃、乙狀結腸癌均行上腹部切口。

結論

        該病例報告了罕見的多發性四重癌,包括胃癌、乙狀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通過一個切口和一期手術,達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由於人口老齡化和影像診斷的改善,多發性原發腫瘤可能增加。所以術前檢查,手術計劃和術後隨訪至關重要。

        信源:Atsushi Nanashima, Acase of multiple synchronous quadruple cancers of the stomach, sigmoid colon,rectum, and pancreas,Casereports.com.

關鍵字:四重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